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这片竞争激烈的蓝海中,新兴势力往往面临着长期的亏损挑战。以蔚小理为例,尽管它们已经深耕造车领域近十年,但真正实现盈利的仅有理想一家,且这一成就也是在连续多年亏损后才得以达成。蔚来和小鹏,至今仍未能跨越盈亏平衡线。
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故事同样充满曲折,前者用了16年,后者也耗时十数年,才最终实现盈利。这些行业巨头的经历,无疑为后来者树立了艰难的标杆。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米汽车却以惊人的速度,向着盈利目标冲刺。雷军领导的小米汽车,自去年开始交付以来,仅一年时间便展现出了盈利的曙光。
让我们深入剖析小米汽车二、三季度的数据,探寻其背后的秘密。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了27307辆SU7,实现营收64亿元,尽管毛利率仅为15.4%,亏损达到18亿元,但其毛利润已高达9.9亿元,每辆车贡献毛利润约3.6万元。这表明,尽管整体仍在亏损,但小米汽车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显现。
进入三季度,小米汽车的表现更加亮眼。交付量增长至39790辆,营收跃升至9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7.1%,亏损也进一步缩小至15亿元。这意味着,三季度的毛利润高达16.6亿元,每台车的毛利润更是达到了4.17万元。尽管开支有所增加,但小米汽车的盈利能力仍在持续提升。
要实现盈利,小米汽车只需保持开支稳定,同时提升毛利率。换句话说,如果四季度的开支与三季度持平,那么只要汽车业务的毛利超过31.6亿元,小米汽车便能扭亏为盈。考虑到三季度每台车的毛利润已达到4.17万元,小米汽车只需在四季度交付约7.57万辆车,便能满足这一条件。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小米汽车四季度交付6-7万辆车并非难事,加之毛利率的进一步提升,小米汽车在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可能性极大。即便未能如愿,以小米明年的产能规划——30万辆,满载时更是能达到50万辆每年——来看,小米汽车在明年实现盈利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雷军领导的小米汽车,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正朝着其他车企多年未能达成的目标迈进。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深厚实力,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