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性能探测技术领域,我国的应用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对新型光探测材料的研发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挑战。作为光电探测技术的核心要素,异质外延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卓越的光电性能,被视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潜力股。
然而,这些材料的实际应用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晶格匹配的限制,异质外延过程往往伴随着高晶格应变,导致界面质量受损,晶体缺陷频发。加之昂贵的半导体设备及复杂的工艺技术,使得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面临重重阻碍。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支科研团队,在房永征和刘玉峰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依托“光探测材料与器件”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及上海市光探测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面内自适应异质外延”策略。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晶体取向的30°旋转,巧妙地调控压应力与拉应力,使得不同晶格常数的异质外延单晶与蓝宝石衬底之间形成了可控的界面应变。这一创新方法不仅解决了异质外延过程中的晶格匹配难题,还显著提升了外延材料的光探测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该异质外延材料构建的光电探测器,在450nm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性能。其响应时间仅为367.8微秒,探测率高达3.7×10¹² Jones,线性动态范围更是高达113dB,远超传统玻璃衬底器件。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面内自适应异质外延”策略的有效性,也为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异质外延生长及其器件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该光电探测器在多次开关循环和长时间测试中均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国在高性能探测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12月4日在材料类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团队科研实力的肯定,也是对我国在光电探测技术领域研究水平的一次重要提升。
随着这一成果的发布,相信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关注到异质外延半导体材料的潜力,并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在高性能探测技术领域,我国将取得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