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大国之路:如何解决新药进院、定价、融资三大难题?

   发布时间:2024-12-14 18:20 作者:苏婉清

在成都,一场聚焦生物医药领域的盛会——“2024生物医药大会”圆满落幕。此次大会由成都传媒集团倾力打造,并得到了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会上,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接受了专访,分享了他对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深刻洞察。

周立运表示,过去十年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大国的华丽转身。如今,在全球在研创新药管线中,国产管线的占比已高达36%。这一数据无疑彰显了中国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迅猛崛起。

然而,在辉煌成就的背后,中国创新药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周立运指出,“新药进院难”、“医保定价难”以及“企业融资难”是当前最为突出的三大问题。新药在国内医院的准入过程相对缓慢,医保控费政策也给创新药的市场推广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与此同时,持续三年的资本寒冬更是让创新药企业的融资环境雪上加霜。

新药进院难的现状,让创新药企业不得不面临漫长的市场准入周期。周立运提到,美国新药上市后半年内销售额可达10亿美元,而在中国市场,新药从上市到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往往需要整整十年的时间。这种时间成本直接影响了创新药企业的商业回报,也进一步削弱了投资人的信心。

医保定价难题同样困扰着创新药产业。由于中国人均医疗卫生开支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新药在国内的定价普遍较低。这种定价体系不仅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利润空间,还对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进程造成了阻碍。部分创新药在医保谈判后价格透明化,可能被海外市场视为参考基准,进而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议价能力。

在资本寒冬的冲击下,创新药企业的融资环境愈发严峻。由于回报周期长、风险高,资本对创新药逐渐失去了耐心。再加上二级市场退出渠道不畅,机构投资者退出困难,不少企业为了应对生存压力,不得不将尚在研发阶段的管线提前对外授权,即“卖青苗”。这一现象在近两年尤为明显,据医药魔方统计,2023年初至2024年8月,国内创新药行业一级市场累计融资金额远低于企业从对外许可中拿到的首付款。

周立运认为,尽管对外授权在国际成熟生物医药产业链中是一种常态化的商业模式,但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此类举措更多是一种被动式的无奈之举。由于资金不足,许多企业不得不将最优质的管线对外许可,导致中国的创新药资产被低估。这种困境如果长期延续,国内创新药产业可能面临“断档”风险,新一代药物研发将后继乏力。

与此同时,中国仿制药产业也面临着产业整合与集中化的趋势。周立运指出,由于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仿制药价格显著下降、行业利润下滑是必然结果。他支持集采政策,认为仿制药价格应该降下来,让已经过专利保护期的药品退出暴利区间。未来,仿制药领域可能仅需几百家企业即可满足市场需求。

相比之下,创新药板块的逻辑与仿制药截然不同。周立运强调,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低成功率的特征,需要大量“小而专”的企业参与试错、推动创新。美国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长期保持活力,正是因为拥有数量庞大的Biotech公司。这些公司在生物医药创新中扮演关键角色,推动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突破。

对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当前正处于关键的转型窗口期。一方面,仿制药板块需要面临产业整合与集中化,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营质量;另一方面,创新药生态则需要在资本寒冬中磨砺,以更成熟、理性的方式推动不断试错与突破。只有这样,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才能在未来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