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集团,这个曾经在手机江湖中叱咤风云的名字,近日在发布了2023年及2024年中期业绩与独立调查报告后,其复牌之路似乎已尘埃落定。然而,业界更为关注的是,在京基系掌舵之下,酷派手机的未来走向何方?
回顾往昔,酷派集团的手机及配件业务在2023年的收入尚不足2亿港元,早已远离主流市场的聚光灯,只能在下沉市场中艰难求生。这一切的转变,让人不禁想起酷派的创始人郭德英,那个曾一度引领国内手机行业发展的技术派领袖。
郭德英,这位通信行业的科班出身者,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仅发明了双卡双待模式,还一度将酷派推上了手机市场的巅峰。在中华酷联的黄金时代,酷派与华为、中兴、联想并驾齐驱,成为国产手机的四大主流品牌。
然而,随着郭德英在2021年从酷派集团股东名单中消失,他的传奇故事似乎也随之落幕。退隐手机江湖后,郭德英转战农业、康养等领域,而酷派却陷入了连绵的阴雨之中。从合约机模式的迅速崛起,到先后被乐视和京基系接手,再到在华为、小米、OV等强大对手的攻势下逐渐边缘化,酷派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
在京基系少帅陈家俊接手后,酷派面临着全新的市场格局。外资品牌与本土品牌各据一方,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为了重振旗鼓,陈家俊对酷派进行了全面调整,包括引进小米前高管、主打高性价比产品、选择区域直供模式等。然而,尽管酷派陆续推出了新手机产品,却未能实现翻身的愿望。
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酷派集团销售移动电话及相关配件的收入规模大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更是仅录得1.55亿港元。面对手机业务的持续萎缩,陈家俊明白,酷派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于是,集团开始向多元化领域拓展,计划从传统手机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科技综合企业。
除了手机业务之外,酷派还涉足了地产物业租赁领域,并在2023年下半年加码数字货币业务。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密货币业务和租金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6.3%和17.2%。这一转型举措,或许能为酷派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曾经的中华酷联四大家族中,如今已不再依赖手机业务。它们纷纷将5G、大数据及物联网等作为业务发展重点,以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联想发力智能终端、酷派押注加密货币、华为在产品上全面发力、中兴推动5G新基建……中华酷联的新故事正在悄然上演。
尽管酷派的手机业务已难以重回巅峰,但其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多元化探索却让人看到了新的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酷派能否凭借这些新兴业务实现华丽转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