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乐摩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从共享按摩椅行业泡沫中幸存并崛起的企业,近日公开了其港股主板上市的雄心壮志。这家以“乐摩吧”品牌闻名的公司,通过招股书揭示了其发展历程、市场地位及面临的挑战。
共享按摩椅,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商业模式,如今已成为福建乐摩的核心业务。仅需十多元的消费,便能在电影院、机场、高铁站等公共场所享受到片刻的放松,这一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据招股书显示,福建乐摩在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3.3亿元、5.87亿元和6.15亿元,净利润也从648.1万元跃升至9311万元。
乐摩吧品牌的覆盖范围之广令人瞩目,已渗透至全国339座城市,其中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的收入贡献占比持续上升,从2022年的65.96%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69.67%。公司的快速扩张得益于直营和合伙人双线运营策略,但直营模式虽占据主导地位,其盈利水平却远不及合伙人模式。去年前9个月,合伙人模式的毛利率高达74.44%,而直营模式仅为34.22%。
然而,福建乐摩的快速发展并非没有隐忧。尽管按摩椅投放数量激增,但优质点位的争夺日益激烈,导致服务网点相关支出(主要是运行维护和场地租金)逐年攀升。特别是电影院这一场景,虽然福建乐摩已入驻国内超过半数的年度票房超过500万元的电影院,按摩设备数量从2022年的10万多张增至去年的32万多张,但这部分业务对公司整体收入的贡献却相对有限,且盈利能力不高。据招股书数据,去年9个月,电影院单张按摩设备的平均交易额远低于机场、高铁站及商业综合体。
共享按摩椅市场的整体规模及成长性,也是福建乐摩面临的一大挑战。据第三方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过去五年,智能按摩服务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1%,从2019年的23.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4亿元。在一个缺乏想象空间的市场中,即便是行业领头羊,也难以保证持续增长。随着东郊到家、推推熊等即时按摩服务以及传统按摩实体店的崛起,福建乐摩的市场地位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福建乐摩的早期投资者基石亿享,曾与公司签订增资协议,以5000万元认购公司股份,并约定公司须在五年内实现上市。然而,由于公司未能如期登陆资本市场,基石亿享所持股份被回购,对价高达6210万元。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上市进程的关注,也揭示了福建乐摩在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现金流压力。截至去年9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降至2780.4万元,而银行借款则逐年增加至4861.2万元。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福建乐摩仍表示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继续巩固自身的行业地位。在招股书中,公司透露了未来的扩张计划,包括增加服务网点规模、提升技术、加强品牌建设以及增加运营资金等。然而,在共享按摩椅市场日益饱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福建乐摩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并成功上市,仍需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