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围绕北京市智慧水务平台展开顶层设计,涵盖战略目标、业务架构、系统架构等多方面内容,旨在提升水务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实现水务现代化。
1. 战略目标与发展需求:在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国家对水利提出要求的背景下,智慧水务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5年初步建成与北京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务现代化保障体系,2020年建成与世界城市接轨的水务现代化保障体系。信息化发展需求主要包括对现有系统的统筹集约,提升决策智能化和公共服务能力,以及促进相关领域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
2.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水务信息化虽有发展,但面临诸多挑战。已建应用系统中智能决策支持类较少,系统整合不足;全市水务数据资源未完全整合,开发利用程度低;网络带宽存在瓶颈,IP资源使用不合理;行业技术规范和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3. 水务业务架构:智慧水务内涵是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水务物联网”,整合多领域信息,为水务管理和公众服务提供智能化支持。建设总体目标是建成智能化城市水务管理体系,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需求驱动、注重整合、建管并重等原则。总体架构涵盖推进机制、控制体系、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以及监测体系等多个部分。
4. 系统架构与数据资源架构:应用系统架构包含门户、多种应用以及局属单位系统和内部管理系统,建设模式采用通用模块和个性模块组装,通过功能模块管理平台实现共享、升级和管理。数据资源架构中,数据分为属性、空间、监测等多种类型,总体架构包括综合库、数据仓库、主题数据库等,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的提取、转换和加载。
5. 基础设施与标准政策体系:基础设施架构包括存储、计算、网络等设施以及各类监测和控制终端。标准政策体系涵盖总体标准、业务应用标准、数据资源标准等多个方面,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
6. 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实现路径包括现有系统整合、改造以及新建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涉及水务数据中心、骨干网络、应用支撑平台等多个项目的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逐步构建起智慧水务平台,提升水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