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行业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车联网技术亦在迅速渗透至每一个角落。在这一背景下,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泰车联网”)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意图在资本市场寻求新的突破。
作为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域的佼佼者,博泰车联网的IPO之路备受瞩目。该公司已累计为超过40个汽车品牌、200余款车型提供服务,并成功拿下中国前五大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中的三家订单。这一成绩无疑彰显了博泰车联网在智能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博泰车联网的招股书也揭示出行业面临的挑战。在过去三年中,公司累计亏损超过11亿元,原材料成本占比超过六成。这反映出在芯片供应链波动和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智能汽车行业所面临的生存压力。
博泰车联网的创始人应宜伦,被誉为“汽车界的乔布斯”。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摄影师到广告行业新贵,再到押上全部身家创立博泰车联网,应宜伦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博泰车联网在他的带领下,推出了全球首款3G车联网系统inkaNet,以及中文自然语音交互系统iVoka等一系列创新产品。
如今,博泰车联网已发展成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擎OS操作系统+高通8295芯片”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打入中国前五大车企中的三家,市场占有率高达11.9%。然而,尽管业绩斐然,博泰车联网仍面临着盈利能力的考验。
资本市场对博泰车联网的狂热追捧,也印证了智能汽车赛道的巨大潜力。自2020年以来,博泰车联网已累计完成多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85.72亿元。小米、苏宁、一汽、东风等产业巨头纷纷入局,累计注资超过46.5亿元。这些资本的支持,为博泰车联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小米作为博泰车联网的重要投资人之一,其布局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战略与博泰车联网的技术能力高度契合。通过博泰车联网的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硬件整合能力,小米得以将其IoT生态无缝接入汽车场景,实现车内语音交互、智能家居联动等创新体验。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小米汽车生态的技术水平,更为其串联手机、汽车、家居三大终端提供了“中枢神经”。
智能车联网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从博泰车联网的产业链布局来看,智能座舱位于中游环节,需要整合上游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发并组装成完整的智能座舱系统,然后提供给整车厂商或Tier 1供应商。然而,在这一产业链中,博泰车联网的话语权受到上下游的双重挤压。
上游的智能座舱关键硬件如芯片、显示面板等供应商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限制了中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下游的汽车制造商则掌握着需求定义权和成本控制权,通过模块化开发流程逐步内化关键技术,减少对中游供应商的依赖。行业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也使得中游企业难以突破毛利率瓶颈。
尽管如此,智能车联网市场的吸引力仍不言而喻。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055亿元跃升至2028年的25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7%。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加速智能化转型,主机厂对智能座舱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中游供应商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博泰车联网能否借IPO打通资本与技术的双循环,在同华为等巨头竞逐中实现“弯道超车”,将成为检验中国智能汽车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博泰车联网凭借其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全栈技术能力,仍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