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这一趋势与近年来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86.99吉瓦(GW),同比增长9.6%,创下了历史新高。在这其中,陆上风电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3.5%,达到了81.37GW,而海上风电则以6.5%的份额贡献了5.62GW的新增装机。
业界预测,2025年中国风电的装机量将进一步扩大,有望达到100至120GW。这一预测无疑为风电行业的前景增添了更多乐观色彩。值得注意的是,与风电行业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央及国有企业(央国企)对风电的偏好日益明显,而对光伏的态度则显得相对冷淡。
以中国电建为例,该公司在2025年前两个月新签的能源电力项目中,风电项目的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165.7%,达到了418.3亿元,而光伏项目的合同金额则同比减少了17.78%,仅为371.12亿元。这一数据变化清晰地反映了风电与光伏在央国企眼中的地位变化,风电正逐渐取代光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新宠”。
光伏行业的这种“失宠”并非没有原因。尽管光伏装机在近年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由此带来的电力系统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也日益凸显。相比之下,风电在消纳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其发电量更高,电价也更有保障。数据显示,2024年风电装机量为5.1亿千瓦,发电量达到了9916亿度,而光伏装机量虽高达8.4亿千瓦,发电量却仅有8341亿度。风电的利用小时数也普遍高于光伏,这使得风电在发电量和收入上更具优势。
风电的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发电量和电价上,还体现在电力系统的整体需求上。随着新能源消纳问题的日益严重,电网系统对风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风电的分散时间段出力特性使其消纳起来相对容易,同时与光伏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共同提升了整个系统的绿电占比。因此,在新能源指标分配上,风电也获得了更多的倾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风电将完全取代光伏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从长远来看,光伏装机的潜在空间仍然大于风电。一方面,光伏降本的速度和空间远大于风机,成本降低的幅度更为显著。另一方面,光伏转换效率提升的技术进步速度快、空间大,未来有望实现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些因素使得光伏在未来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尽管如此,风电项目在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弃风限电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影响了风电项目的经营业绩。新能源电站限电情况也不容乐观,部分风电项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以确保风电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风电和光伏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两大支柱,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挑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都将继续增长并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风电和光伏需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