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全球芯片代工领域的佼佼者,其生产布局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省和大陆地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台积电即便设有工厂,也多为工艺较为落后的生产线,产能较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台积电一直将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保留在台湾省,而在大陆的南京工厂,其最高工艺水平也仅达到16纳米,并且产能并未达到顶峰。
然而,近年来,台积电开始积极扩展其全球版图,不仅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投资建设工厂,而且海外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特别是在美国,台积电计划投资高达1650亿美元,建设一系列芯片工厂,这些工厂未来可能会占据台积电30%至40%的总产能。
台积电此举的背后,既有全球局势紧张的考量,希望通过全球布局来规避潜在风险,也有满足其全球客户需求的动机,实现一定程度的本土化生产。尤其是考虑到台积电在美国的客户占比高达77%,到美国进行本土化生产似乎也是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
然而,台积电在全球建厂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根据最近的媒体报道,台积电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外的工厂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具体来说,自2020年台积电宣布在美国建厂以来,其在美工厂持续亏损,预计从2021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将达到394亿元人民币。
在日本,台积电过去三年的亏损也相当可观,总计达到79.33亿元人民币。而在欧洲,台积电同样未能实现盈利,去年亏损超过5亿元人民币。
这种盈利和亏损并存的局面,不禁让人对台积电的未来产生担忧。虽然有人认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工厂目前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尚未到回报期,但随着这些工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何时能够实现盈利仍然是个未知数。
对于台积电高层来说,面对这些盈利和亏损的数据,他们或许也在反思和权衡。将在中国大陆赚取的利润用于补贴海外工厂的亏损,这种策略是否可持续?未来,台积电又该如何调整其全球生产布局,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