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娱领域内一个新兴词汇“老登电影”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术语最初由网络用户从“小妞电影”衍生而出,意指一类具有特定特质的影视作品。
据多方观察,“老登电影”常被描述为钟情于宏大叙事,通常由中老年男性导演执导,从男性视角出发,男性角色占据主导地位,女性角色则显得较为边缘化,主要服务于男性观众的审美趣味。这类作品往往被批评为过度聚焦于“男人与马”的叙事模式,即强调男性英雄主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老登电影”这一标签在舆论场上逐渐演变为了性别对立的工具,这并非其初衷。本质上,女性主义视角作为一种批评工具,旨在重新审视和评估经典影视作品,而非制造对立。女性主义视角仅仅是众多解读影视作品的角度之一,不应被过度标签化或滥用。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判断一部电影是否以男性为中心,关键在于女性角色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是否足够丰富,且话题不局限于男性。这一标准直接有效,揭示了男性中心主义作为父权制的重要特征。
不过,并非所有被贴上“老登电影”标签的作品都完全符合父权制的所有特征。以经典黑帮电影《好家伙》为例,虽然其中缺乏鲜明的女性形象,但影片通过揭示男性支配、极端控制欲和竞争环境对人的摧毁,展现出了部分反父权的倾向。因此,简单地将其归类为“老登电影”显然过于片面。
“老登电影”的对立面并非所谓的“小妞电影”。后者往往以女性为主角,但角色设定和故事走向仍不脱男性视角的窠臼,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主角性别转换的“老登电影”。相比之下,《好东西》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女性主义电影,其女性角色否定了男性支配和男性中心,同时展现了主角的真实优缺点,避开了父权叙事的各种陷阱。
女性主义视角在艺术鉴赏中的应用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作品本身是否适合这一角度的分析。由于性别和阶级问题广泛存在,几乎很少有作品完全不适用于女性主义视角。提出新的鉴赏角度相对容易,但要否定一个角度则困难得多。多种鉴赏角度的引入,有助于挖掘文艺作品的隐藏价值,发现其缺失的部分。
有人以“时代局限性”为经典作品辩护,但正是多元视角的引入,才让我们得以发现这些局限性。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缺失女性视角并不意味着作品在其他方面也被否定。喜欢“老登电影”的观众也不应被一概而论地贴上标签。
正如文学批评专家所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目的并非在道德上占据高地,而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文学世界中的性别偏见,发掘被压抑、遮蔽和扭曲的经验,寻找推动规则改变的因子。这种改变不仅关乎社会关系和文化,也关乎文学新的可能性的发现。女性主义视角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批评工具,理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