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的浪潮下,各类智能终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短距离通信领域,随着终端接入数量的激增和应用需求的多样化,传统技术已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中国无线电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以星闪为代表,正逐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邬贺铨院士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短距通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赋能,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短距通信的应用场景,但同时也对通信网络的实时性、低时延、低功耗、协同性、精确定位和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传统的短距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UWB等,在面对这些新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它们存在碎片化严重、频段干扰大、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在需要同时接入大量终端的密集应用场景中,传统技术往往难以保证通信质量和稳定性。传统短距通信技术主要以通信功能为主,而新的应用场景则需要通信、感知、定位三大功能的深度融合。
在这样的背景下,星闪技术应运而生。作为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方案,星闪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它通过同步短帧、集中调度等技术手段,将时延降低到微秒级别;通过短周期同步导频,实现了高精度的同步;通过多域同步、邻道正交等技术,大大提高了业务并发能力;同时,采用Polar码等技术手段,提升了通信的可靠性。星闪还在低功耗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能够在更低的功耗下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
星闪技术的这些性能优势,使得它特别适合应用于需要精同步、密集部署、高可靠性、低时延的场景中,如车载环境的主动降噪、流媒体播放、无线投屏等,以及工业环境的机械臂控制和交互式游戏等。同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手机、平板、路由器、家电等设备的无线连接,星闪也能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据邬贺铨院士介绍,星闪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代演进,从最初的确定通信架构、实现基础能力,到打通端到端的竞争力、实现“通定感”一体融合,再到未来的全场景智能互联,星闪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全球无线短距通信市场的不断扩大,星闪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愈发广阔。未来,星闪技术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通信、感知、定位和计算的融合发展,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