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断臂求生,毅然甩掉大润发,转型之路能否柳暗花明?

   发布时间:2025-01-04 00:09 作者:柳晴雪

近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其与德弘资本达成了一项重大交易,将旗下子公司NewRetail所持有的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即约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1月2日港股开盘后,高鑫零售的股价暴跌超过21%,更是将这一交易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高鑫零售,作为知名连锁超市大润发的母公司,曾一度被誉为“超市一哥”、“最赚钱超市”。然而,如今其市值已从2020年高峰时期的1000亿港元缩水至约180亿港元,令人唏嘘不已。此次阿里巴巴选择出售高鑫零售,无疑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传统零售业务的升级改造,并非仅仅依靠“线上赋能”就能轻松实现。

回顾过去,阿里巴巴在2017年底以224亿港元买下了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并在三年后追加280亿港元,增持至约72%,成为第一大控股股东。然而,随着零售业的整体下滑,高鑫零售的业绩也连年下滑,自2020年股价达到顶峰后,连续三年出现净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面对这一困境,阿里巴巴最终选择了割肉止损。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一决定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在电商零售、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消费模式不断崛起的背景下,网购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消费主流。这给传统的大卖场和超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高鑫零售等传统零售企业由于房租、成本、员工等高成本问题,难以在价格上与网购竞争,导致销售萎靡不振。

阿里巴巴此时选择剥离高鑫零售,不仅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更是为了聚焦电商+AI等核心业务。近年来,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迭代速度已经落后于拼多多和字节跳动等竞争对手。为了重振旗鼓,阿里巴巴必须精简臃肿的业务和队伍,将资源集中在更具竞争力的领域。而高鑫零售这种需要大量团队投身于门店建设、库存管理的实体零售业,自然成为了被“优化”的对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阿里巴巴选择了剥离高鑫零售,但高鑫零售本身并没有放弃改革和创新。在最新的财报中,高鑫零售公布了截止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中期业绩,竟然实现了2.0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高鑫零售在业态创新上做出的新尝试。

例如,高鑫零售发展了“小润发”等小型超市业态,与盒马合作推出了“盒小马”,对多家门店进行了改造升级,并学习了山姆、开市客等会员制超市的经验,打造了自己的会员店。高鑫零售还推出了大拇指“超省”系列自有品牌商品,涵盖洗护、服饰、食品、家居等多品类,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这些“薄利多销”的自有、自研品牌商品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不少正面反馈。

零售业作为永远刚需的行业,其模式也永远处于变革之中。尽管当下零售行业处于市场低迷期,但仍有不少企业抓住了机遇,实现了逆势增长。例如,叶国富“抄底”永辉、山姆和开市客在中国的遍地开花等案例都说明,机会是创造出来的。只要传统的零售企业能够解决产品的安全、品质与信任度等关键问题,并不断创新业态和模式,就有可能从中脱颖而出,收获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