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AI产业规模壮大,算力资源领跑全国,未来将育百强领军企业

   发布时间:2025-01-14 09:42 作者:柳晴雪

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消息近日由北京市经信局正式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2400家,其核心产业的规模更是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链条的完整布局。

不仅如此,北京市在算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已建成的公共智能算力达到了2.2万P,围绕北京周边形成了一个算力资源丰富、绿色智能的环京算力带。同时,北京市还成功建立了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了超过150个高质量的数据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集群,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北京市内,更联动了北京各区,辐射至京津冀地区,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据统计,北京市的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占比接近四成,这充分展示了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北京市经信局局长姜广智表示,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与多模态发展,计划用2-3年的时间培育出10家以上能够跻身世界百强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规模超过2万亿元。这将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繁荣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地共同开展了制造产线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验证工作。京津两地更是携手共建了“电子化学品基地”,以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也使得企业总量接近900家。据统计,2024年1-11月,京津冀三地的集成电路产量达到了258.35亿块,同比增长19.8%,实现销售收入约2600亿元。

在京津冀地区,小米SU7的零部件采购占比达到了22%,而北京奔驰的采购额更是超过了50%。京津塘高速还实现了“燃料电池+自动驾驶+北斗导航”的全线贯通,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的智能化水平。姜广智局长指出,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内的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围绕汽车产业链的“卡脖子”环节,三地联合开展了旨在解决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工程化攻关难题的产业筑基工程等,推动了22项卡点攻关,其中车载操作系统等4项卡点已实现规模应用。

在自动驾驶领域,京津冀地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该地区的自动驾驶已经实现了跨域全场景应用,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达到了4311公里,完成测试里程超过6000余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京津冀地区还打造了国内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级应用场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