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各大品牌与互联网平台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营销盛宴中大展身手。今年的春节营销战场,不仅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也见证了各大电商平台与创新营销手段的激烈碰撞。
在品牌阵营中,苹果携手知名导演,以最新款iPhone拍摄了首部歌舞风格的贺岁短片,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森马则与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合作,通过幽默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乐事则邀请了沈腾、马丽两位喜剧明星,共同演绎了一段趣味横生的故事。而伊利则巧妙地借助白素贞的扮演者赵雅芝,与蛇年主题完美契合,展现了品牌的创意与巧思。
电商平台方面,淘宝、抖音电商、京东等纷纷推出了“年货节”活动,通过丰富的商品和优惠的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春晚的合作权也被淘宝、小红书和B站瓜分,这些平台将借助春晚的巨大流量,进一步推动春节营销的热潮。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平台以及携程等OTA平台,也推出了各自的春节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今年的春节营销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联名合作依旧火热,但不再局限于知名动漫IP,春节档电影以及国内艺术家也成为了联名的热门选择。这种多元化的联名方式,不仅帮助品牌实现了差异化表达,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消费体验。春节营销中的煽情元素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真实和快乐的氛围。品牌们不再局限于讲述阖家团圆的故事,而是直面过去一年的真实感受,通过幽默的手法传递出假期的轻松愉悦。
在营销形式上,品牌们更加注重整合营销的运用。通过多种营销形式、多渠道、全覆盖的方式,品牌们在春节期间下了一盘营销大棋。这种整合营销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也增强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然而,春节营销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由于全年节点营销的常态化,春节期间流量获取的难度逐渐增大,成本也在攀升。同时,用户对常规主题的审美疲劳以及传统营销手法的套路化,使得品牌很难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品牌们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但过度突出创意可能会失去与节日主题的贴合度,而创意不足又很难赢得关注。因此,在常规的营销场景和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保持大框架的稳定同时在细节上巧妙出新,成为了一种更为稳妥的路径。
在春晚这一顶级流量平台上,品牌们的营销手段也在不断创新。小红书将在春晚后台打造一场持续7小时的独家直播节目《大家的春晚》,并与用户一起“边看边聊”。B站则邀请了脱口秀演员付航、阎鹤祥合拍短片,传递出“弹幕看春晚,答题赢现金”的互动玩法。这些创新的营销手段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也为品牌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
在春运和拜年这两个场景中,品牌们则更多地通过TVC来讲述完整的故事。以春运为主题,蒙牛联合人民日报推出了《春运父母出行专属互助行动》TVC,并通过线下活动传递出品牌的人文关怀。而拜年场景中,品牌们则努力将自己变成年货首选或是送上餐桌的佳品。联想携手大冰推出的《2025 开场白》、肯德基携手孙颖莎和倪夏莲出演的贺岁片等,都通过温馨或趣味性的方式传递出品牌的价值。
新年限定新品也是春节营销的“标配”。今年,生肖主题依旧大热,但品牌们更加注重与国内设计师、艺术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联名合作,避免了同质化并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一些品牌也看中了经典动画IP和春节档电影的潜力,通过联名合作实现了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
品牌们还注重整合营销的运用。通过将官宣代言人、拍摄TVC、直播、新品推荐以及其他抽奖互动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了强有力的组合拳。喜之郎、Tiffany等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实现了线上流量和线下客流的循环转化。而互联网平台则通过明星达人、TVC、直播、互动话题活动及促销等多种玩法的整合,着力推高“年货节”热度并带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