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家电市场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变革。四川、山东、海南等多地的格力专卖店悄然换上了新颜,原本的“格力”招牌被替换为“董明珠健康家”,这一变化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2月13日,四川战略发布会上,格力正式将这一系列动作称为“革命”,旨在通过场景化体验和智能交互服务,实现从家电制造商向健康智能家居服务商的转型。
这场革命的核心,似乎更多地聚焦于“董明珠”这三个字。回顾过去十年,董明珠与格力的深度绑定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从2015年格力手机开机画面上的董明珠头像和签名,到2019年的“董明珠的店”,再到2024年的玫瑰空调,董明珠的名字逐渐成为了格力商业版图中的重要一环。如今,“董明珠健康家”的推出,更是将这种绑定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这种深度绑定的策略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一方面,董明珠的个人号召力确实为格力带来了显著的市场效应。直播间里,她的名字成为了流量的保证;门店招牌上,她的形象则成为了品质的背书。一些经销商表示,董明珠的高知名度让顾客感到更加亲切。
但另一方面,当“格力”逐渐变为“董明珠”的定语时,品牌的命运也似乎与董明珠个人紧密相连。这种个人IP的过度扩张,开始侵蚀品牌的根基。有网友调侃道,以后找格力门店,得先搜董明珠的名字。这种认知错位,让消费者开始模糊了对品牌的认知,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为“格力”买单,还是为“董明珠”买单。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格力作为一家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其品牌与职业经理人的深度绑定显得尤为突兀。尽管董明珠持有一定股份,但她的个人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与小米的雷军、理想的李想相比,董明珠的个人IP似乎更多地取代了企业品牌的位置。这种策略让品牌退居次席,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担忧。
格力为“董明珠健康家”赋予的使命是“科技温暖生活的守护者”,但这场品牌革命的推动力,更多来自于网红经济的流量焦虑。近年来,格力在健康家电领域的布局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空调业务仍占据营收的大头。此次更名行动,实际上是试图将技术叙事与个人IP相结合,用董明珠的信任背书来弥补技术市场化的短板。
然而,董明珠深谙争议的传播价值,她的言论和行为常常引发社会关注。但这种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噬了品牌价值。例如,一则关于董明珠被停职审查的谣言,就曾导致格力股价剧烈波动。当品牌与个人IP高度捆绑时,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
如今,格力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门店招牌上的红底白字,既是董明珠个人影响力的巅峰,也可能是品牌主体性消逝的起点。格力需要思考的是,当“董明珠健康家”成为消费者口中的“董明珠店”时,这家企业是否已经从“中国制造的象征”沦为“个人IP的周边”。在未来的发展中,格力能否找到超越个人崇拜的品牌内核,将成为决定其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