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入局颗粒硅,棒状硅与颗粒硅之争再起波澜?

   发布时间:2025-02-21 11:49 作者:钟景轩

在光伏行业的复杂迷局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问似乎即将迎来新的转折:通威股份,这一棒状硅领域的巨头,悄然布局颗粒硅市场,引发行业震动。

长久以来,光伏圈内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论从未停歇,TOPCon与BC、210与182、棒状硅与颗粒硅的优劣之争,始终是投资者社群中的热门话题。而棒状硅与颗粒硅两大阵营的对立,更是如同冰炭不容。然而,这一切的平衡,或许将随着通威股份的一纸环评公示而被彻底打破。

在这份公示中,通威旗下的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将投资4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万吨的“粒状硅”中试线。尽管公示中并未直接使用“颗粒硅”一词,但通过文中的描述,不难推断出,这里的“粒状硅”实际上就是颗粒硅。这一消息,无疑给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公示文件详细披露了项目的具体情况,包括投资金额、建设内容、产品标准等。其中,特别提到了“硅烷法生产粒状硅中试装置”,以及粒状硅将按照《流化床法粒状硅》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这些信息,无疑进一步证实了通威进军颗粒硅市场的决心和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通威在光伏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此次进军颗粒硅市场,却显得颇为低调。对于为何选择此时布局颗粒硅,以及“粒状硅”这一新名称的由来,通威方面并未给出明确回应。然而,从公示文件中不难看出,通威已经掌握了颗粒硅的关键技术,并准备将其付诸实践。

事实上,通威进军颗粒硅市场的传闻早已在市场上流传。早在去年,通威永祥高纯硅烷气项目的成功建设,就被视为通威拥抱颗粒硅的前兆。而一则后来被下架的招聘广告,更是直接透露了通威招聘颗粒硅技术人员的消息。尽管当时通威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但现在看来,这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随着通威进军颗粒硅市场的消息传出,棒状硅阵营开始出现分化。一些企业开始重新审视颗粒硅的竞争力,甚至考虑是否要跟进布局。而另一些企业,则坚持认为棒状硅在质量和稳定性上仍具有优势,对颗粒硅持谨慎态度。

对于协鑫科技这一颗粒硅领域的领头羊来说,通威的入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协鑫方面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一位协鑫高管表示,流化床技术是公开的技术,但如何低成本、高品质、规模化地生产才是关键。协鑫在过去十年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金进行研发,其颗粒硅技术并非轻易能被复制。

随着通威的入局,颗粒硅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谁能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将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实力、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而这一切,都将对光伏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