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战正酣,BATZ四巨头谁能领航未来十年?

   发布时间:2025-04-15 12:49 作者:唐云泽

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人工智能(AI)已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角逐的关键战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一条推文,更是直接揭示了当前AI人才争夺战的狂热程度:谷歌AI部门首席科学家跳槽至OpenAI,年薪激增至约4700万人民币;微软为挖角AI初创公司Inflection的CEO,不惜将整个技术团队一并纳入麾下;而谷歌甚至采取极端措施,付钱让部分AI员工赋闲一年,以防其投奔竞争对手。这一幕幕“烧钱”抢人的大戏,无疑将AI战局的激烈程度推向了新的高潮。

在国内,BATZ(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四大巨头在AI领域的投入同样毫不吝啬,正朝着千亿级别的战略投入迈进。百度在过去十年间,已在AI上砸下了1800亿元,年均研发投入近300亿,占比营收常超20%。阿里则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建设。腾讯的AI战略也已进入重投入期,2024年研发投入达706.9亿元,占收入的12%。而字节跳动则计划斥资120亿美元开发AI芯片,全年AI及相关算力、芯片研发资本开支预计达到约1500亿元。

在这场AI军备赛中,BATZ四大家族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与发展战略。百度深耕AI战场多年,致力于构建全栈式技术生态,包括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旨在通过开源生态与政企协同,实现技术普惠。其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已突破16.5亿次,覆盖教育、医疗等多个场景,百度智能云更是连续五年市场份额第一。

与百度“向外赋能”的战略不同,阿里则采取了“刀刃向内”的场景深耕策略。通义千问大模型的首个深度应用场景便是淘宝商品详情页的智能生成,依托电商、金融、物流构成的万亿级场景生态,构建垂直领域的技术护城河。据阿里财报显示,其AI应用场景已达40余个,覆盖商品推荐、广告素材生成、供应链管理等环节,AI虚拟主播已覆盖70%头部商家,直播时长成本大幅下降,中小商家ROI显著提升。

腾讯和字节则在AI竞赛中,悄然打开了其他维度的战场。腾讯以“混元大模型”为技术底座,打造轻量化AI助手生态,将AI能力融入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高频场景。而字节则以短视频和AIGC为核心,重写内容生产方程式,剪映AI实现视频模板自动化生成,CapCut推出智能剪辑功能,内容生产降本增效显著。

在生态卡位战中,各巨头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策略。阿里将夸克升级成“AI超级框”,集成多项AI功能,形成“AI即服务”的生态网络,日活用户突破3400万。腾讯则更急于打破内部资源壁垒,强化AI应用与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以C端入口为支点、云能力为杠杆,撬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红利。字节则在挖掘AI生态的泛娱乐场景方面表现出色,豆包大模型月活用户突破3千万,推出AI智能体平台“扣子”,涵盖星座占卜、游戏陪玩等场景。

百度在AI生态上的B/G端卡位同样明显,免费开放文心大模型,吸引开发者共创行业大模型,与芯片厂商合作形成捆绑方案,逐步形成“AI中间件标准”,抢占政企市场。同时,百度也在积极探索C端突破,如文库AI“自由画布”整合智能PPT、AI写作等功能,争夺年轻用户心智。

然而,在这场AI竞赛中,巨头们也面临着诸多非技术难题。人才攻防战如火如荼,各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策略吸引AI顶尖人才。百度转向“金融+AI”、“医疗+AI”的复合型人才招聘,阿里重启招聘计划,腾讯与高校共建实验室,字节则重金挖角核心AI人才。算力重构、资本回报率等也是巨头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随着通用大模型技术逐渐成熟,AI行业正从“拼算力”转向“拼场景”、“拼服务”。医疗、教育、金融等民生领域将成为AI普惠价值释放的主战场。能否在提升商业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将是中国AI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命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