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协同办公为何越变越“难”了?

   发布时间:2024-10-15 16:49 作者:江紫萱

近年来,国内协同办公领域对AI的强调似乎过于突出,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诸如飞书、钉钉等工具的核心功能,如在线文档、多维表格、打卡签到等,与AI的关联并不显著。这一观察引发了对AI在协同办公中实际价值的重新审视。

软件行业的新兴企业多聚焦于AI,无论是搜索、生成还是对话类产品,大多基于大型模型发挥应用价值,也因此获得了高估值。然而,在协同办公场景中,AI更多被视为营销噱头而非实际卖点。多数客户表示,他们对AI的实际需求有限,许多所谓的AI功能并未被广泛接受。

在某些情况下,引入AI反而使工作流程复杂化,例如使用AI进行信息检索后仍需人工验证。由于AI的智能性依赖于原始数据的准确性,用户对AI的信任度有限,这限制了AI在协同办公中的广泛应用。

以Zoom为例,这家曾因疫情而迅速崛起的公司,市值一度逼近1600亿美元。然而,随着疫情红利消退、市场竞争加剧,Zoom的发展势头逐渐放缓。为了应对挑战,Zoom的创始人袁征将希望寄托于AI,试图通过AI重塑公司的竞争优势。

Zoom推出了一系列嵌入AI的功能,旨在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团队协作效率。这些功能多作为原有功能的辅助,但“免费”策略却为Zoom构建了更深的护城河。在竞争激烈的SaaS市场中,提供额外且免费的功能可以增加用户粘性,并长期吸引更多用户。

另一款明星软件Notion也在AI功能方面进行了全面重构,新升级的Notion AI能够在不同页面和应用间调取知识库,提升用户的生产效率。Notion AI的商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付费用户数量和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相比之下,国内协同办公工具的商业化进程则面临更多挑战。尽管钉钉、飞书等工具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但用户的付费意愿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使得其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

那么,为什么同样布局AI,国内外的协同办公领域在商业化方面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既与国产软件的AI功能强度有关,也与市场对AI的期待过高有关。更重要的是,AI虽然是一种强大的技术,但在协同办公中的作用并非万能。研发成本、商业模式、付费环境等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许多协同办公公司投入了大量成本研发AI,但并没有获得可观的回报。回到商业的本质,客户需求和市场定位依然是决定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尽管AI技术为行业带来了变革,但商业的核心原则并未发生变化。过度的AI投入有时会让企业迷失方向,对“究竟应该做什么”产生疑惑。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ITBear微信账号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