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中证A500”刷屏了吧,
确实是个不错的品种,
行业配置更均衡,市值覆盖面更广,历史收益也比沪深300高。
但不要忘了,
对于成分股较多、覆盖面较广的指数,指数增强基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中,不少都相对指数跑出了超额收益。
我看了下,已经有20多家基金公司申报了“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
其中,华商基金已经结束募集,国金基金还在募集中,是目前正在发的唯一一个A500指增产品。
管理费,两只基金都收0.8%/年。
托管费,国金的便宜一些,收0.1%/年;华商的贵一丢丢,收0.15%/年。
01
简单回顾下中证A500,
1)市值覆盖面更广。
沪深300、中证500是从市值、成交额的角度选取排名前300、301-800的股票。
中证A500下沉更深,剔除“日均成交额后10%”、“ESG评价在C及以下”的股票后,从总市值排名前1500的股票中选股。
所以看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分布,
中证A500成分股中有10只股票自由流通市值低于100亿元,比中证500下沉的还要深,市值覆盖面更广。
2)用“自由流通市值”取代“总市值”,优选细分行业龙头后,还会做行业再平衡,使得指数中证一级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分布与样本空间尽可能一致。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中证A500行业分布更均衡,规避了金融股因总市值较大而权重较大的问题。
银行、非银金融在沪深300中的权重分别是12.4%、11.5%,位列前两大权重行业。
但在中证A500中的权重则是8.1%、6.4%,分别是第3大和第6大权重行业。
中证A500行业配置更均衡,更能代表A股整体表现。
看历史数据,也是编制方法更优的中证A500表现更好。
这也可能是基金公司纷纷跑马圈地布局中证A500的重要原因。最新数据显示:推出才一个多月,跟踪中证A500的资金规模就突破了千亿,是国内最快破千亿的指数。
02
以沪深300、中证500为例,看看指数增强基金相对指数表现如何。
(1)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2019年之前成立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有31只(多份额合并计算)。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算,截至2024年10月31日,这31只基金平均涨了61.03%,收益率中位数是63.03%。
同期,包含每年分红的“300收益指数”涨了48.25%,落后十几个点。
看跑赢比例的话,
31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中,有22只收益超过48.25%,也就是跑赢了包含分红的“300收益指数”,跑赢比例是71%。
(2)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表现更好,
2019年之前成立的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有20只。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算,截至2024年10月31日,这20只基金平均涨了78.89%,收益率中位数是81.57%。
同期,包含每年分红的“500收益指数”涨了55.41%,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平均跑赢20多个点。
跑赢比例,
20只基金中,有15只跑赢“500收益指数”,跑赢比例是75%。
总结起来,
对于沪深300、中证500,这类覆盖面广、成分股数量还多的宽基来说,指数增强基金优势蛮大的,超过70%的指数增强基金都可能跑赢指数,而且跑赢幅度还不小。
背后的原因嘛,
A股存在明显的轮动特征。
既有风格的轮动,比如价值阶段性跑赢或跑输成长。
也有行业的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最近是这个行业表现好,过一阵可能换成另一个行业。
行业内部,个股也会分化。拉长时间,可能是基本面更好的龙头股表现好,但阶段性,也会有二三线个股超越龙头的情况出现。
凡此种种,给了基金经理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中证A500也是一个覆盖面广、成分股高达500只的大宽基指数,相信指数增强基金大概率也能从中赚到超额收益,跑赢指数。
03
也介绍下基金经理。
(1)姚加红
网红基金经理一枚,姚加红和马芳共管的“国金量化多因子”、“国金量化多策略”都是网红量化基金,业绩非常好。
过去3年(截至2024年10月31日),国金量化多因子涨了35.03%,同类第3;国金量化多策略涨了18.26%,同类前3%。
投资背景上,
姚加红是国金基金量化团队的核心人物,量化业务线的一把手,现任国金基金量化投资中心总经理。
他是专户出身,2016年开始管专户量化产品。所以, 国金基金的公募量化策略其实是脱胎于专户策略,以绝对收益为导向,追求超额收益的稳定性。
操作上,
以“国金量化多策略”为例,看下操作。
2022年微盘策略超额收益明显时,基金持仓以小盘股为主,被认为是神基的平替。
2023年后,随着其他方向机会变多,逐步增加了对大盘股的配置,这才有了在年初的微盘股股灾中跌幅小于其他微盘策略基金,10月8日创新高。
确实挺稳的,以“获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为目标,这种策略用在指数增强基金中也再合适不过。
(2)邓默、海洋
两人也都是量化背景的基金经理。
邓默是华商基金的量化一把手,现任华商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量化投资总监。
而且资历颇深,
海洋的资历浅一些,
2017年3月加入华商基金,曾任量化研究员,今年1月3日开始管基金。
投资方法上,
邓默是主动量化。
既依赖量化模型做决策,也会发挥基金经理在投资上的优势,关注行业景气度的变化,从中寻找投资机会。
所以,我们看“华商新量化”的持仓分布,
行业上,会阶段性重仓某个行业;个股上, 今年三季度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超过40%,整体风格更接近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基金。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两位基金经理,
一位以机器学习为主,尽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位借助量化做决策,但也发挥基金经理的主动投资优势。
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做出了长期高收益,你会选谁呢?
最后贴下两人代表基金的过去3年的业绩走势,
虽然长期业绩都很好,但因为风格不同,过去3年业绩差异还是蛮大的,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本公众号对所载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在投资基金之前,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