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明星呼吁观众去电影院,一面是“土味”短剧霸榜App Store

   发布时间:2024-11-19 16:26 作者:赵云飞

文|郭静的互联网圈

最近,“张艺谋说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很无语”、“成龙呼吁大家到电影院看电影”两个话题被推送热搜,张艺谋、成龙两位明星在公开场合下呼吁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电影,而不是在手机上看。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108.6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43.8%,观影人次2.65亿,较2023年同期下降43.3%。

张艺谋、成龙的呼吁,暗中揭示出中国电影行业目前的现状,电影行业却也成为短剧行业的“背景板”。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你最好别看那个三分钟介绍,我觉得实在很无语啊,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看到这个就很难过。”张艺谋表示。实际上无论是谁看到自己的市场被别人给抢走,都会愤懑和痛心疾呼,但短剧行业的崛起大潮来临的时候,挡也挡不住。

七麦数据显示,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免费总榜前十名中,有三个位置都是短剧类App,分别是红果短剧、繁花剧场、河马剧场,当日有6款App对“短剧”关键词进行竞价投放。其中,红果短剧已经有多日位于App Store免费总榜的第一名。

一面是明星呼吁观众去电影院,一面是“土味”短剧App霸榜App Store。电影市场趋于稳定,短剧行业热辣滚烫,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电影市场与短剧行业出现命运翻转?为什么“名人效应”会突然失效?观众还会回来吗?

场景之变

“短剧”的概念兴起在国内并不算晚,但短剧真正开始爆火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情。与拥有多年发展历史的电影行业相比,短剧行业就是一个嫩雏儿,直到2022年,短剧行业规模才近100亿元,可2年之后,中国短剧行业的市场规模已接近2023年全年电影票房,成为一个谁都不敢小觑的行业。

俞军的《产品方法论》一书曾提到: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如果我们将看电影/看短剧当成是一种消费者与产品的关系来看,同样是花钱看电影/看短剧,两者的体验千差万别。

1.看电影需要用户去线下电影院体验,而看短剧不限制使用场景,哪怕你像成龙所说的“在家一会上厕所一会吃面”,也不影响你看短剧。

2.短剧单价低,可以选择连续包月/单部短剧付费,一部电影票的价格可以购买几个月的短剧月卡。

3.短剧是先免费,后付费,其付费模式有一定的诱导性,能提前激发用户的多巴胺,而电影则是受“名人效应”驱动,短剧你花钱看得不爽可以换一部,电影不支持用户不满意更换。

抛开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差距来看,看电影消费的痛点在于,它需要用户花费近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电影院消费体验,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你需要从每天24小时中挤出2个小时甚至更久连续不间断的空闲时间;第二,你需要去电影院。也就是说,用户只有去电影院才能感受到看电影的产品价值。

然而,在智能手机如此流行的当下,想要让用户“离开”手机,去一种全新的场景消费,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间达5小时37分钟,面对如此超高的使用时长,用户早就习惯在智能手机上完成一切,购物、娱乐、工作、学习......

短剧本身就是一种用户“玩手机”的场景,它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短视频和直播热后,一些微短剧开始吸引用户,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后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短剧浪潮。

要想让用户不看短剧而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一种新的使用场景转换。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近11亿人的网民规模,仅靠几位明星的呼吁,就想让人发生场景转换,其难度可想而知。

短剧和早几年的短视频、直播,以及近期反反复复蹿红的手游一样,它只是智能手机中的“热点”之一,当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上来后,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成为爆红的点,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用户沉迷于土味短剧之后,让电影行业成为“背景板”,用户在有限的24小时内,在短剧上花费的时间更长,其在其他应用和场景下的时间自然就被挤压。玩手机和去电影院怎么选?想必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受众之变

在“张艺谋说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很无语”、“成龙呼吁大家到电影院看电影”两个热搜话题之下,有网友反馈一个问题:“你老想让人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问题是你电影的质量值得看吗?”甚至有古早网友怀念张国荣、张曼玉等90年代“好电影”不断的时代,看看过去的“好电影”,再看看现在电影院上线的电影质量,你很难评价现在的关注为什么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

怀念90年代的多部经典电影爆出的同时,很多人忽略了一个背景,即用户能够选择观看和浏览的内容非常有限。在当时,用户能够看的内容只有这些电影作品,而现在的选择是当初的N多倍,除了电影内容外,小说、音乐、直播等各种各样可供娱乐消费的内容就更多,在如此多元和复杂的内容之中,“好电影”或“好内容”肯定跟当初不一样。

受众的第二个变化是用户群体的变化。短剧的用户基数是庞大的网民群体,他们是近11亿网民中的一部分。过去,外界常常用“五环外”来形容他们看不懂但用户规模并不小的群体,但某电商平台超越另一个老牌电商平台跃居第一后,“五环外”似乎不再是贬义词。实际上如果对用户群体有更深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并不存在一个绝对上的“五环外”,哪怕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用户,在某些使用习惯上,跟“五环外”也没什么区别,人家也爱“贪便宜”,这是用户的共性,而跟他在哪个地区无关。

短剧的受众同样如此,一开始可能很多人认为只有一些老年人或者“闲的没事干”的人在刷短剧,但逐渐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也开始刷短剧,毕竟,在强烈反差、逆袭、狗血等内容的冲击下,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也就顺势变成“短剧爱好者”。

只要用户规模够大,其市场规模定然不会小,这本身就是互联网的优势和特色,量够大,付费的总额就不会少,毕竟,单月才几块钱,谁都能花得起,主打一个“便宜”。

受众的第三个变化,在于用户对自身的关注。看电影人可能会哭、会笑、会愤怒,但是看短剧的特点就是“够爽”。最近几年,女性意识崛起的议题不断出现,其实自我意识崛起的远不止女性,而是更广泛的群体。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大大拉低了各个层级的显著区别,一方面,大家都能平等地获取各种各种的新闻热点信息,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娱乐方面,并不存在较大差异的高低贵贱之分。

人们更关注与自身相关的内容,体现在娱乐消费上就是,用户对明星演出的内容“祛魅”,而对具体剧情更感兴趣,别管你是谁谁谁演的,就看具体剧情是不是够爽、够狗血、够奇葩,反差感越强烈就越能吸引人观看。

当然,除了受众因素外,平台的算法推荐也占了一个非常大的因素,只要你刷短视频、直播的时长够长,就必然会有一部短剧被推送到你面前并让你吸引,而一旦平台算法识别到你的“爱好”后,越来越多的类似内容便会被推荐给用户。

张艺谋、成龙这类明星们作为内容生产方,很难适应受众的诸多变化,他们过往的“成功经验”觉得了他们只会走“成功之路”,而不是去主动适应受众的变化。实际上也有导演和明星想在短剧领域搞出一番天地,但收效甚微,短剧行业更吸引人的点在于狗血的剧情,而不是演员,比如“总裁迷上扫地阿姨”、“保安逆袭成富豪”这类。

短剧容易有代入感,更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它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而电影却是自上而下,它不会关注受众的情感。

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打。谁都没想到,你曾经看不起、看不上的东西,突然间变得这么火,或许,这就是变化的力量,不知道短剧会火多久,不知道下一个变量会是什么。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