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AI工具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助手,无论是制作PPT、编写简报还是设计海报,它们如同咖啡一样,成为打工人的日常标配。尽管AI应用产品层面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但构建一个稳固的用户生态仍然面临挑战。因此,谁能有效吸引并留住用户,谁就有可能实现规模化发展,进而完成商业化闭环。
然而,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许多大模型公司的投放策略仍显单一,过于追求快速增加用户数量,而忽视了长期的用户留存和持续获客能力,特别是付费用户的转化。这一现状引发了业界对于如何调整投放策略、实现长效用户增长的深入思考。
在与多位大模型应用领域的创业者交流后,不难发现,这些公司在营销投放上普遍存在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它们往往过度关注日活流量和用户数等规模指标,却忽视了获客效率,特别是CAC(客户获取成本)这一关键要素。回顾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应用的竞争最终演变为获客成本的较量,这一教训对于AI大模型应用同样适用。
其次,在投放渠道的选择上,许多公司过于追求短期效果,如迅速起量,而忽视了渠道是否能够有效触达有需求痛点的用户,即是否扎根于用户实际使用的场景。目前,AI大模型应用主要分为娱乐类和办公类两大类。娱乐类应用虽然容易吸引流量,但用户粘性不高,转化效果不理想。而办公类应用,如一键生成PPT等工具,则更依赖于PC端的高频、深度使用场景。然而,许多公司在投放时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投流渠道与用户场景偏离。
尤为突出的是,99%的大模型公司在投放策略上都忽视了一个重要渠道——PC端。实际上,PC屏在中青年、一线城市以及高知人群中的集中度很高,这部分人群对多个行业具有更强的消费力。据秒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PC端用户的购买力不容忽视。然而,许多营销决策者却将PC渠道与移动端渠道视为“替代品”,而非“互补品”,导致PC端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在这一背景下,深耕PC多年的360公司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凭借搜索、软件管家、安全卫士、浏览器等国民级产品,360占据了搜索、桌面等重量级用户入口,积累了海量全链营销大数据。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爆发,360不仅在搜索、导航等用户产品上实现了AI化升级,还在营销产品、技术、模型等层面发力,以AI技术赋能营销全链路。
从获客成本的角度来看,PC端流量洼地的价值不容忽视。相比移动端,PC端的获客成本更低。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AI产品在短视频平台的获客成本远高于在360等PC端平台的成本。这主要得益于PC端搜索+应用分发的两大入口优势,以及用户对于工具类产品搜索使用的习惯。
PC端的AI工具应用更符合大模型核心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付费意愿更强。这主要得益于AI工具在工作效率类、内容创作类等“生产力”场景中的率先应用,与PC端在工作、学习等场景的高度适配。通过搜索识别用户的真实意图需求并进行匹配,AI工具能够在用户必经的场景路径中露出,并为用户提供超预期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付费转化率。
例如,当用户搜索“PPT”时,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制作、编辑以及美化PPT的真实需求。360智慧商业通过识别并匹配这些需求,优先推送PPT生成类AI工具,为用户提供更优的工作提效选择。这种基于用户需求的智能营销手段,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促进了付费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AI工具付费是一个长决策周期的付费行为。PC端作为信息的深层处理终端,能够在客单价高、链路长的消费中更好地影响消费者做出“理性决策”。在PC场景下,AI工具营销可以真正实现按需搜索、下载安装、直接使用——决策链路长但访问路径短,应用替代成本低。这使得用户能够优先体验产品,并在体验后更有底气地付费。
因此,对于AI大模型应用来说,移动端投流是接触用户的第一步,但不能仅限于移动端。用户需要在不同平台内、在不同的触达下了解产品并建立认知。只有在PC端这个“最后一公里”成为刚需用户并完成付费后,整个营销过程才算真正闭环。
在互联网江湖中,媒介的形态多种多样,但价值才是根本。无论是PC端、移动端还是其他形式的媒介,只要能够为用户提供稀缺价值,就不会被淘汰。因此,对于AI工具营销来说,融入场景、高频触达是关键。而PC端作为办公类AI工具的核心使用场景之一,其价值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