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蟑螂变身“新能源英雄”,能否成为未来救援新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23 17:25 作者:苏婉清

在科幻电影的奇幻世界里,人类通过义体改造,仿佛拥有了超凡脱俗的能力,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这种对未来的畅想,一度让人深信不疑,认为义体改装或许终将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现实生活里,首个迎来“光荣进化”的并非人类,而是蟑螂这一物种。

在众多蟑螂品种中,马达加斯加蟑螂(Gromphadorhina portentosa)堪称“巨无霸”。它的体长可达5至7.5厘米,奔跑速度接近每小时5公里,换算成人类的速度,则高达每小时160公里,即便是小说中的“神行太保”也难以企及。除了惊人的移动速度,马达加斯加蟑螂还具备出色的攀爬能力、抗压外骨骼以及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的特性,这些特点使其与人类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快反机器人”颇为相似。

正是基于马达加斯加蟑螂的这些生物特性,2022年,日本科学家通过安装电子模块的方式,将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小生物改造成了听从人类指令的“智能机器螂”。他们为蟑螂量身定制了聚合物“小背包”,并在背包内集成了无线腿部控制模块、聚合物锂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科学家通过电脉冲信号刺激蟑螂的神经系统,从而实现对蟑螂身体的远程控制,将其变成了一具“遥控蟑螂车”。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加入,使得整套系统的输出功率高达17.2 mW,远超当时最先进的活体昆虫能量收集装置。

随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小组进一步升级了“新能源蟑螂”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高达他们每利用6二氧化碳8对秒�一只�。�在螂应用场景进行方面麻醉,,研究人员并通过指出配备,“视觉新能源和�深度学习�功能的�机器人螂自动”为相较于每只纯�机器人�具有�更高的螂灵活建立性和最佳适应能力植入点,将生产流程从手工操作提升到了流水线级别,,其自带的生物大脑在复杂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在爆炸、地震、辐射事故等特殊场景中,能够执行搜救任务,将人类幸存者的位置反馈给救援小组,甚至还能在救援小组到达前,将急救药物等物资送达受困人员手中。

然而,尽管“新能源蟑螂”被科学家们寄予厚望,但目前其研究重心仍集中在无线运动控制系统上,传感器、摄像头等装备的“蟑螂义体化”尚未完全实现。增加电子设备也意味着蟑螂背包的输出功率和蓄能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难题尚需时日才能攻克。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新能源蟑螂”的救援设想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若将其交给普通人,或许只能用来吓唬一下朋友。

人类对半机械生物(cyborg)的探索远不止于此。除了“新能源蟑螂”,还有通过微电流刺激大脑实现行为自定义的“半机械大鼠”、能够与人类进行石头剪刀布对决的“半机械猕猴”等。这些动物伙伴正与研究人员携手推进科技的进步。在人类当中,同样不乏勇于尝试新技术的先驱者。例如,科学家Kevin Warwick曾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植入电极芯片,探索升级大脑的可行性,他的妻子也紧随其后,成为了科技献身的另一例。英国艺术家Neil Harbisson则为了突破人类可见光的极限,在头部植入天线,试图通过头骨的震动感知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光波。

如今,马斯克的脑机接口计划正试图将电极部件植入人类大脑,利用电流传递实现人脑与电脑的“无缝交流”。从20世纪60年代提出半机械生物的设想,到2024年Neuralink完成首例人类大脑设备植入手术,人类历史上那些最疯狂的技术幻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而我们正身处这一变革的时代,成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