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集团迎来了其市值的新里程碑,股价一举跃升至40港元之上,总市值成功突破1万亿港币大关,这标志着小米首次迈入万亿市值俱乐部。这一成就不仅令人瞩目,也彰显了小米在全球科技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
尽管外界对于市值排名的看法各异,但根据companiesmarketcap的权威统计,在汽车企业市值榜单上,小米已悄然跻身全球前三,超越了比亚迪,仅次于行业巨头特斯拉和丰田。这一排名无疑为小米的造车之路增添了更多期待与信心。
小米市值的迅猛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造车计划的推进。雷军对造车的坚持与投入,让小米从单一的手机业务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为市值攀升注入了新的活力。观察小米的市值走势,不难发现,自2024年4月小米SU7开始交付以来,其市值便开启了暴涨模式。
在SU7交付前的3月底,小米的市值还仅为3700多亿港元。然而,短短10个月的时间,市值便实现了翻番,涨幅高达170%,这一成绩无疑令人惊叹。回顾小米的上市历程,其发行价仅为17港元,但上市后股价一度走低,甚至在2019年9月跌至8.28港元/股,与发行价相比几乎腰斩。
面对股价的低迷,雷军曾深感苦恼,毕竟未能给投资人带来满意的回报,让他倍感压力。然而,如今的小米市值已站上万亿高峰,相信投资人也已经喜笑颜开。
小米市值的暴涨,与SU7的火爆销售密不可分。2024年,SU7的交付量超过了13.5万辆,今年的规划产能更是达到了30万台。然而,市场普遍认为,这一产能可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为SU7目前仍有10多万订单在手,且订单量仍在持续增长。小米还将推出另一款SUV车型YU7,预计在国内市场将更受欢迎,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小米的造车计划不仅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也为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按照行业大佬的说法,未来主流车企的数量将高度集中,如果小米能够成功跻身主流车企之列,其市值还有望继续攀升,甚至实现翻倍或几倍的增长。
如今的小米,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专注于手机业务的科技公司,而是正在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造车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小米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其在全球科技市场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