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末的商海波澜中,格力电器的领航者董明珠以一句铿锵有力的回应,击碎了关于她即将退休的传言。她笑言:“有人盼着我退,退了便少了个劲敌。”这番话背后,不禁让人联想到与格力缠斗多年的奥克斯,它或许正是那希望董明珠退休的“某人”。
戏剧性的是,董明珠的这番表态后不久,奥克斯便踏上了新的征程,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意图在香港主板挂牌。据其招股书透露,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研发、智能制造体系的升级、供应链的强化、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多个关键领域。
其实,这并非奥克斯首次尝试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早在2016年,它就曾短暂地在新三板挂牌,但不足一年便匆匆撤离。之后,奥克斯于2018年开始接受A股上市的辅导,直至2023年6月完成辅导工作,却迟迟未提交发行申请材料。此番转战港交所,虽看似出人意料,但实则也是审时度势之举。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众多中国企业纷纷寻求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平台。然而,对于在国内市场仍依赖“价格战”来争取空间的奥克斯而言,海外市场同样充满挑战。那么,此次赴港IPO,奥克斯能否如愿以偿呢?
从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数据来看,奥克斯似乎正处于稳步增长的轨道上。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和242.78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4.49亿元、25.11亿元和27.43亿元。特别是2024年前三季度,奥克斯的营收增速和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了15.40%和18.06%,相比之下,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和格力电器的同期表现则略显逊色。
然而,奥克斯的这份“好成绩”却经不起深入推敲。尽管它在招股书中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且是中国第一大众市场家用空调品牌,但这份荣耀是建立在低价市场的基础上。与美的、格力等巨头相比,奥克斯的毛利率始终偏低。尤其是随着家电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各大品牌纷纷推出优惠,奥克斯的“价格战”策略还能持续多久,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回顾奥克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低价”既是它的成功之道,也逐渐成为了束缚其发展的枷锁。自2000年左右,面对美的、格力等强劲对手,奥克斯选择了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2001年,它发起了一场被同行视为恶性竞争的降价战役,并因此一战成名。随后,随着电商的兴起,奥克斯再次抓住了机遇,将低价优势与线上渠道相结合,一度成为中国空调线上市场的领头羊。
然而,好景不长。自2019年起,奥克斯的市场份额开始被严重压缩。这一年,它遭到了格力电器的公开举报,指责其能效比和制冷消耗功率不合格。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格力与奥克斯多年恩怨的导火索。奥克斯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其研发费用率常年处于低位,远低于行业巨头。而战略上的错误调整更是加速了它的衰落。在空调市场销量下滑的背景下,奥克斯大力拓展线下渠道,却遭遇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和线上巨头的反击。
如今,奥克斯已不再是曾经的“线上一哥”。按2024年总销量来看,它在中国空调线上市场的排名已跌至第五位,市占率缩至7.36%。线下市场的情况更为严峻,它仅排在第七位,市占率仅2.06%。面对技术欠缺、线上渠道失利等困境,奥克斯除了不断降价外,似乎已别无他法。
不过,在IPO前夕,奥克斯却实施了一笔巨额分红。2024年前三季度,它派发了37.90亿元的股息,约占整个报告期净利润的56.54%。这一举动在其资金状况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截至2024年9月末,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4.6%,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8.96亿元。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上市无疑能为奥克斯带来新的机遇。它不仅可以通过融资渠道快速补充资金,还能获得一张“海外通行证”。自2018年起,奥克斯便开始推动全球化战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并设立了多个海外销售公司及本地团队。从业绩来看,海外市场展现出了远优于国内市场的成长能力。然而,奥克斯在海外市场虽势头正猛,但超八成的海外收入却来自ODM代工业务,这对提升品牌海外影响力帮助有限。
在全球化变局的背景下,国产品牌之间的斗争在海外市场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奥克斯想要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立足并实现弯道超车,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如何在全球市场中真正打响自己的品牌,已成为它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