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借DeepSeek东风,能否在AI应用规模化落地中再赢一局?

   发布时间:2025-02-17 22:13 作者:柳晴雪

在DeepSeek掀起的技术风暴过去一个月后,其影响力依然在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版图中持续发酵,特别是BAT与字节跳动等大厂,正积极将DeepSeek纳入其技术生态的核心圈层。

大厂们不仅将自家的云服务与DeepSeek紧密结合,在应用层面,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它们也摒弃了以往的保守策略,纷纷在主营业务中积极引入DeepSeek技术。微信近日被曝正在进行灰度测试,将DeepSeek R1模型融入其“AI搜索”新功能,而百度也在同一天宣布,将在搜索业务中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最新深度搜索功能。

微信作为腾讯社交生态的基石,搜索则是百度的核心业务,这标志着DeepSeek正逐步渗透进大厂的业务核心,引领新一轮的AI技术革新。

然而,表面的积极拥抱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实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据硅谷投资人张璐分析,业界的关注点正从AI模型的快速发展转向其实际应用,即如何迅速推动AI技术落地,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到2025年,围绕算力、模型、算法及架构的创新将促使大模型成本持续下降,应用落地成为更为关键的一环。

腾讯与百度在面对DeepSeek这位“鲶鱼”时,展现出最为积极的姿态。百度在DeepSeek发布后,不仅宣布放弃闭源路线,使文心一言全面免费,其创始人李彦宏也在国际舞台上表达了对创新的开放态度。而腾讯,尽管在AI布局上一贯稳健,此次却在DeepSeek发布不到一个月内,迅速在微信生态中开辟了新的AI搜索入口,这一举动与微信以往谨慎的功能更新风格大相径庭。

实际上,早在微信之前,腾讯就已开始在to B和to C应用上尝试DeepSeek技术,如知识库产品ima等。这一系列的举措反映出腾讯战略态度的转变。腾讯CEO马化腾也在年会上预告,腾讯将持续投入算力储备,并在微信、QQ等核心产品中推出AI智能体,探索更多基于混元大模型的AI应用。

大厂们积极拥抱DeepSeek,背后是对大模型应用规模化落地的渴望。DeepSeek的爆火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也促使拥有专有模型的公司重新审视市场格局。百度与腾讯等大厂试图通过接入DeepSeek模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多用户,提高活跃度与付费转化率,特别是在B端市场,DeepSeek的“算力平权效应”正激发新一轮的咨询热潮。

然而,尽管B端市场因DeepSeek而活跃,但真正的竞争焦点或许在C端。自去年以来,大厂们一直在寻找AI时代的“超级应用”,DeepSeek在C端的快速增长超出了预期,仅20天就达到了其他大厂一年多的用户活跃度指标。据AI产品榜数据,DeepSeek的月活跃用户已达3370万,这一成绩迫使阿里等大厂加速AI技术在C端市场的布局。

DeepSeek的火爆也促使大厂们反思过去的研发模式,从“大力出奇迹”转向注重效率和结果。大厂们开始关注产品的真实需求,简化目标设定,优化产品模式,精简组织结构。例如,百度对文心一言的收入和利润提出了明确要求,夸克团队则强调产品的简洁与高效。在硬件和软件层面,大厂们也在探索更多入口和交互方式,如AI手机和多模态AI应用等。

如今,大厂们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面对DeepSeek带来的机遇,它们需要抓住这一窗口,以创新的效率为武器,在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中实现自我重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