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字人陷阱:老年人情感需求成带货筹码,月入过万灰色产业链曝光

   发布时间:2025-02-18 22:17 作者:杨凌霄

近期,一种新型的网络欺诈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老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被虚假的数字人账号欺骗,纷纷下单购买商品,而这些账号背后的运营者则通过视频流量分成和橱窗带货的方式获利。

这些数字人账号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打造出一系列虚假的精英人设,如西装革履的投资专家、温文尔雅的养生大师等,专门吸引中老年用户的关注。他们发布的视频内容制作精良,观点看似专业,情感表达也十分真实,但实际上,这些都是由AI技术生成的虚拟数字人。

在一些视频中,数字人甚至使用第一人称的关心话术,如“姐姐,我在病床输液呢”,利用老年用户的情感需求,诱导他们购买橱窗中的商品。许多老年人对这些新技术并不了解,误以为视频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此很容易上当受骗。

据调查,这些数字人账号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运营者首先利用市面上的AI工具生成视频文案,然后使用数字人软件制作视频。这些视频的内容涵盖了情感交流、国学文化、中医养生等多个领域,总有一项能切中老年人的痛点,从而吸引大量的关注。

一旦账号积累了一定的流量,运营者就会开通橱窗进行带货。他们通常会选择养生食品、百货等低价、退货率低的产品,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购买。在一些案例中,老年人甚至在评论区留言安慰这些虚假的数字人,甚至直接下单购买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数字人带货的模式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起号快,但也容易触及平台的红线。抖音等平台曾多次发布治理公告,对不当利用AI生成虚拟人物发布内容的账号进行严厉处置,包括下架违规视频、取消投稿和营利权限、封禁账号等。

市面上还出现了一批提供数字人制作服务的公司,他们帮助客户搭建数字人形象,指导运营账号。这些数字人不仅可以用来制作短视频,还可以直播带货,设置好提示词后还可以与观众进行互动。

然而,尽管这种数字人带货的模式看似赚钱,但实际上也暗藏诸多隐患。一些自媒体从业者透露,收割老年人这一赛道并不容易,有时候做10个号也可能出不了一个成功的号。更重要的是,这类内容越容易起号,就越容易触及平台的红线,因此运营者需要时刻警惕平台的打击。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