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市场,ATM(阿里、腾讯、小米)这一组合已成为科技力量的代名词,尤其在AI领域,它们被誉为三巨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今年2月,阿里率先宣布将在三年内投入超过3800亿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大手笔投入在国内科技界首屈一指,预示着AI领域将迎来一场激烈的竞赛。
随着各大科技公司陆续发布全年财报,它们对AI的投入也逐渐浮出水面。腾讯在AI领域的步伐虽然相对谨慎,但仍在加速推进。去年四季度,腾讯为AI服务采购了大量GPU,相关资本开支高达390亿元。今年,腾讯预计资本支出将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如果按照13%-15%计算,那么其今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千亿规模。腾讯在AI领域的布局不仅限于B端市场,通过DeepSeek等技术的加持,其C端产品如腾讯元宝APP也开始大规模投放,日活用户在过去一个月内增长了20倍。
小米同样在AI领域投入巨大。今年,小米的研发费用预计达到300亿元,其中AI相关的投入约占四分之一,即70亿-80亿元。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上表示,从现金流口径来看,实际投入将超过这个数字。小米的AI布局旨在赋能“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提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在小米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产品中,AI的落地都是通过与小米澎湃OS 2深度融合来实现的。小米还在打造基础设施和夯实技术阶段,其“超级小爱”AI助手在用户中口碑良好,未来将在汽车的智能座舱中发挥重要作用。
阿里在AI领域的投入更是毫不吝啬。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提出,要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并将AI促进增长作为今年所有业务部门的绩效评估标准。淘宝、天猫等核心电商部门正在与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工程师合作,共同开发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功能。阿里还计划推出一系列AI原生应用,并相信很快会出现一个比抖音更受欢迎的杀手级AI应用。在AI基础设施方面,阿里同样不遗余力,其投入规模与字节跳动不相上下。
腾讯在AI领域的路径也逐渐清晰。腾讯首次对外展示了AI发展路径,强调为B端企业提效创新和为C端需求普及智能体验。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提到了多个成功案例,包括DHL使用大模型知识引擎、正大集团零售公司迁至腾讯云等。在C端市场,腾讯元宝APP成为腾讯AI的先锋产品,其日活用户快速增长,未来可能成为腾讯AI的重要入口之一。腾讯还通过AI搜索等技术提升了广告变现能力,为AI发展提供了更多资金支持。
小米汽车在AI领域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按照雷军的规划,小米汽车将在2025年推出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涵盖高速、城市道路和泊车场景,争取进入L3阶段。小米在智驾领域的投资也将持续加大,未来三年内将投资超60亿元。目前,小米汽车已经开启了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全量推送,车企之间L3级别的竞争正在加剧。
在ATM三巨头中,阿里对AI的投入最为激进。阿里不仅要在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还在积极寻找下一代AI范式。与字节跳动一样,阿里也在加强AGI前沿研究,旨在瞄准AI的下一代范式。夸克作为阿里在AI应用上的明星产品,其最新定义为“AI超级框”,将AI对话、深度思考等功能整合到一起,满足用户所有需求。未来,阿里通义千问模型的最新成果将首先接入夸克。
随着ATM三巨头在AI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国AI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这一战对于阿里来说尤为重要。正如蔡崇信所言:“如果不能跟上AI每天带来的持续而惊人的进步,我们就会被取代。”因此,阿里必须全力以赴,在AI领域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