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溯驭技术有限公司,一家专注于氢能应用场景下的电控平台服务商,近日成功完成了Pre-A系列融资,融资金额接近亿元。本轮融资由拓邦股份、架桥资本、江苏金桥基金和博众精工携手参与,同时,老股东吴江东方国资也继续追加投资。
溯驭技术自2021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构建针对新型电气化能源体系的一体化氢电系统解决方案。公司面向低空经济、新型能源互联以及电气化交通等多个零碳领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
溯驭技术的核心团队人才济济,成员分别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并曾在华为、汇川技术、上汽集团和美国国家仪器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团队成员100%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氢电耦合系统的研发经验。
2023年,溯驭技术自主研发了业内首个通过Class3认证的全域集成一体化电控架构。该架构通过硬件的高度集成化、软件架构的并行可拓展性以及应用生态的用户可编程性,实现了设备成本降低20%、人力成本减少80%以及产品迭代周期缩短50%的显著成效。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能源体系将逐渐由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电力、风电、光伏、氢能和锂电将共同构成智慧能源大系统。然而,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大规模并网带来了挑战,可靠的储能载体显得尤为关键。氢能作为理想的储能方式,可以实现电能或热能的长周期、大规模存储,保障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溯驭技术的董事长董震认为,高品质电控是保障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要素,而一体化氢能电控解决方案则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他强调,当前业内尚未形成完全基于氢电系统需求开发的新型电控架构,因此,溯驭技术自主研发的高度集成且满足二次编程需求的电控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董震本人拥有丰富的新能源研究经验,他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英才计划”本科硕士学位,并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电气新能源全奖博士,后担任华威大学智能控制与智慧能源所研究员,负责海上氢能方向的研究。基于对氢能赛道的深入研究,董震认为,氢能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单一应用,而应创造更多新的价值场景。
溯驭技术的一体化电控平台突破了传统分立式架构的局限,具有硬件革新、软件生态和场景贯通三大核心优势。硬件方面,通过高频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集成应用和多模块并联自均流技术,实现了功率密度的提升和灵活拓展;软件方面,成为国内首个用户可编程平台,提供全链条开发支持;场景方面,从“制储氢发电一体化”到“低空氢动力”,覆盖多个领域,与国家电投、特变电工等企业深度合作,产品落地近3000台套。
投资方拓邦股份表示,溯驭技术的全域集成一体化电控平台是氢能产业规模化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加速氢能在不同场景的商业化进程。而架桥资本则认为,溯驭技术为氢燃料电池行业打开了技术降本和量产降本的空间,解决了行业成本痛点,占据了先发优势。
不同于锂电的大规模铺开,氢能的应用需要新的思路。溯驭技术没有局限于新能源汽车等依赖基础设施的固化场景,而是瞄准了低空经济、共享经济、特殊工况等多元应用。其电控技术可兼容多种电堆类型,即使在偏远地区也能保障电堆稳定运行。
在绿色低空经济领域,溯驭技术形成了标准氢动力模组产品及氢动力飞行器开发平台,支持二次开发和模块化拓展,助力多旋翼飞行器实现载荷和续航的双重提升。在共享绿色出行领域,溯驭技术也实现了动力系统电控、电机电调、整车IOT的一体式智能化管理,与多家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在长三角地区进行投放运营。
除此之外,溯驭技术还在特殊工况领域开发了氢发电系统,并布局大算力数据中心等方向,应对未来能量密度的需求。目前,其氢电耦合系统产品已应用于氢储能发电、应急供电、电动船舶等多个领域,实现标准产品规模化量产,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0%。
在产业落地方面,溯驭技术的技术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吴江开发区,吴江东方国资表示,溯驭技术的一体化电控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能够有效串联制氢、储氢、用氢等上下游环节。同时,溯驭技术正在规划建设产业化基地和绿色氢能生态示范基地,涵盖多个氢能应用场景,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