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国际科技环境下,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科技自主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鸿蒙系统作为中国自研手机操作系统的代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鸿蒙系统不仅为手机市场提供了一个备选方案,更是在整个消费电子领域扮演了Plan B的角色,为产业未来的发展铺设了一条后路。
鸿蒙系统的出现,打破了国内手机操作系统长期依赖安卓的局面。尽管它不是第一个自研的手机操作系统,但它是第一个成功进入主流视野的。经过不断打磨,HarmonyOS 5已经成为一款彻底摆脱安卓束缚的“纯血鸿蒙”,并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这一成就背后,是鸿蒙系统获得了包括京东、微信、抖音、爱奇艺、小红书、支付宝等在内的超过2万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的支持。
鸿蒙系统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量头部应用厂商的支持,就连一些“友商”也开始纷纷加入鸿蒙生态。例如,小米旗下的智能家居品牌米家,其设备激活量已超过5.27亿台,并正在适配HarmonyOS 5系统,预计在2025年6月初实现全面支持。这一举动无疑表明了手机厂商们在面对科技自主问题时立场的坚定。
然而,鸿蒙系统的生态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尽管鸿蒙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应用数量上仍然有待提升。鸿蒙生态要走上“正反馈”的道路,不仅需要吸引头部和颈部的应用,还需要海量的腰部和尾部应用的参与。为此,华为已经明确提出了未来半年到一年的关键目标:鸿蒙生态要压强投入,达到10万个应用,以标志生态的成熟。
要实现这一目标,鸿蒙系统需要解决中小开发者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成本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鸿蒙应用开发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这意味着开发者需要在iOS和安卓之外另起炉灶,增加开发成本。特别是对于中小开发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其次,习惯问题也是一个挑战。安卓系统已经占据了开发者多年的心智,而鸿蒙系统虽然成长劲头十足,但整体市场份额并不算高。鸿蒙系统的适配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时间的考验。因此,一些开发者选择等待系统更为成熟之后再做打算。
最后,拓基问题也是鸿蒙系统需要解决的难题。尽管鸿蒙系统已经有了枝繁叶茂的趋势,但纯血鸿蒙的应用场景却受到限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这不利于中小开发者打开局面。然而,随着华为全家桶新产品的不断扩容,纯血鸿蒙的基本盘也将随之扩大,这一问题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在自研手机OS的道路上,华为无疑是走在了前列。然而,这并非一条容易的路。自研手机OS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难以一蹴而就。华为在2024年年报中显示,全年全球销售收入为8621亿元,同比增长22.4%,但净利润却同比减少28%。尽管如此,华为在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却毫不吝啬,约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490亿元。
高投入之下,华为展现出了打“持久战”的决心。而鸿蒙系统作为华为自研手机操作系统的代表,也在不断努力完善自身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应用加入。在多股力量的推波助澜之下,未来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已成为大概率事件。纯血鸿蒙的生态迟早会走向完善,对此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与包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