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降息后的一周内,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市场信心因此大增,A股市场迎来了显著的上涨行情。其中,调味品行业的领头羊海天味业(603288. SH)表现尤为突出,截至10月11日,其股价报收于46.02元,公司总市值高达2559亿元,区间内最大涨幅接近45%。然而,与2021年的历史高位相比,海天味业的股价仍下跌超过60%,市值蒸发了超过4300亿元。
海天味业作为调味品行业的佼佼者,其核心产品包括酱油、蚝油和调味酱,其中酱油和蚝油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海天味业在2010年至2020年间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24%和25.51%。这一增长趋势使得市场对海天味业寄予了高增长的预期,机构也纷纷抱团炒作,导致其市值在2021年初一度接近7000亿元的高位,TTM市盈率也冲至114倍,远高于同期贵州茅台的60倍左右。
然而,高估值需要业绩来支撑。随后三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味品市场步入低速增长阶段,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海天味业的业绩承压明显。自2021年以来,其营收和利润增速均大幅放缓,甚至在2023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降。尽管海天味业对恢复增长表示信心,并设定了2024年营收增长12%、利润增长10.8%的目标,但上半年业绩虽有所回升,与2021年前的增长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除了自身增速的放缓,竞品的高速增长也给海天味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以“黑马”千禾味业(603027. SH)为例,其在2021年至2023年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9.07%和54.86%。相比之下,海天味业的股价在这一时期持续下跌,甚至被列入了2023年的十大熊股之一。
尽管海天味业在调味品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面对不算优异的业绩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高估值或已难以像过去那样得到支撑。截至10月11日,海天味业的动态市盈率为42.8倍,而同日贵州茅台的市盈率为25.1倍,有观点认为海天味业的估值仍然偏高。
对于海天味业增速放缓的原因,除了行业整体低迷外,还与其近些年来的多元化渠道变革密切相关。为了应对互联网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海天味业不断深化与O2O平台的合作,并加强了对社区团购、时达到家及各大电商平台的管理和服务。然而,这一转型过程中,曾为海天筑建“护城河”的经销商渠道数量却自2021年达到峰值后两年内下滑了近千家。
经销商渠道的减少可能反映了海天味业产品销售的困境,经销商的拿货热情正在降低。这一点可以从合同负债数据中窥见一斑。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当时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与2024年上半年相似,但合同负债却高达25.42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的合同负债仅为14.47亿元,减少了超过10亿元。
同时,线上渠道的失衡也让海天味业难以及时把握消费风向,更难靠近年轻消费者。一旦舆论战爆发,便会遭到消费者的厌弃。例如,2022年末发生的海克斯科技、双标事件就让海天味业深陷重大信任危机。而在这场风波中,凭借“0添加”概念和线上网络优势的千禾味业却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事实上,海天味业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零添加产品。然而,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其针对零添加等健康化相关产品的描述却寥寥无几,相关销售数据也迟迟未公开。在投资者提问平台上,有关海天零添加相关产品销售情况的提问多以“目前发展较为稳健”作为回复,并未披露具体销售数据,这或许也表明这一业务发展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