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已成大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持续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金额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这标志着中国品牌全球化布局的加速,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简单扩张,而是注重文化共振和技术融合。
《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2024》报告显示,中国品牌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品牌力增长17%,创下历史新高。智能设备和汽车品牌表现尤为抢眼,分别增长61%和51%。然而,对于多数出海企业来说,品牌传播仍是一个未完全打通的链条,即使是世界级的大型工厂,在品牌运营上也显得稚嫩。
业内人士指出,许多出海企业和工厂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供应链和快速反应能力,但在深入了解海外消费者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包括品牌故事讲述、品牌传播维度以及传播阶段等方面。
impact.com首席执行官David A. Yovanno(Dav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增长之路将不再受限于传统营销方式,而是通过创新的合作伙伴战略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全面革新。面对流量成本激增,企业需将优质供应链的产品通过品牌故事传递给全球市场,这变得愈发艰难。
Dave强调,品牌需转向以信任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强调真实的用户体验和推荐,合作伙伴成为企业触达客户的重要渠道。有企业透露,合作伙伴营销的ROI是传统硬广的好几倍。
Dave进一步指出,品牌需了解消费者在哪里以及如何获取信息并作出决策。无论是企业、创作者、专业媒体还是分销商,任何有能力以独特方式谈论品牌的人,都可能成为品牌的合作伙伴。2024年是impact.com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五年,中企出海为其带来了显著的业绩增长,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当前部分领先的中国企业在非本土市场的收入已占到30%-40%,而在成熟的全球化企业中这一比例能达到80%。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传统铺货模式因产品同质化、消费者需求变化等问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品牌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没有品牌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中竞争,因为利润率越来越低。”Dave表示。品牌全球化的门槛正在降低,信息共享让世界触手可及。例如,在美国使用TikTok的用户能够接触到国际趋势,这推动了对中国品牌产品的需求。
然而,打造品牌需要企业具有长期主义,意味着高昂的开销和持续的投入以及不确定的结果。Dave透露,企业至少需要年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才会考虑品牌建设,因为他们的资源和精力更多集中在销售和生存上。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品牌发展呈现出专业化和垂直化的趋势。品牌不再追求在多个领域广泛覆盖,而是选择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市场来增强竞争力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新进入者想要在已经有人做得很好的品类中挤进去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企业开始寻找自己的市场细分领域。”Dave表示。时尚、科技类品牌通常能够更好地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并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形象。
这也要求品牌必须更精准地识别和定位目标消费者群体,了解这些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行为模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发展路径有助于品牌在细分市场中建立领导地位,从而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
找到了细分赛道,如何打造品牌力是每家出海企业关注的问题。Dave认为,首先是产品,产品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最直接的联系,而全球化的信息传播机制则放大了这种影响。
其次则是现代化的品牌营销策略。在广阔的海外市场上,产品再好也需要有适当的营销策略加持。品牌必须通过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建立与海外消费者的深度连接,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消费者的媒体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在线平台获取信息和娱乐,导致传统媒体受众数量减少,传统广告的影响力不及以往。
在此背景之下,品牌如何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并建立信任?Dave认为,传统广告单向的信息传递已不适用,现代品牌营销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品牌应聚焦于培养产品的粉丝和拥护者,通过产品的粉丝和拥护者建立起一定的用户基础和社区认可。
Dave表示,现代消费者在看到广告后会进行在线搜索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如果他们找到了正面客户评价,将会增加购买的意愿。品牌需要在消费者活跃的平台上实现触达,无论是通过播客、视频还是社交媒体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