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修复的邮储银行,为何遭李嘉诚持续抛售?

   发布时间:2024-11-15 17:26 作者:苏婉清

文 |节点财经 七公

背靠中国邮政,网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依托独一无二的“自营+代理”运营模式,邮储银行向来是行业内特别的存在,方方面面都很有看头。

不过,囿于近几年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同业竞争烈度加剧,国内信贷需求偏弱,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调等因素,邮储银行也和大部分同业一样,面临着来自周期底部的挑战。

其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603.49亿元,比2023年同期微增0.09%;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58.18亿元,比2023年同期微增0.22%。

相较中期报告时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退坡”的情形,邮储银行展现出温和修复的姿态,但整体来看,成长力式微。

一、业绩温和修复,但成长乏力

聚焦单季财务表现,2024年第三季度,邮储银行的营收为835.60亿元,同比增长0.50%;归母净利润270.03亿元,同比增长3.50%;扣非后净利润为269.23亿元,同比增长3.17%。

而在2024年第二季度,邮储银行的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64%、1.7%、1.55%。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邮储银行(601658.SH、01658.HK)的增速有所提振,创收和创利能力得到改善。

但回拨时钟,情况又有不一样。实际上,于2020-2022年历年的第三季度,邮储银行的营收增速最低也有1.68%,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增速均保持着两位数的“快跑”。

换言之,当前邮储银行的增势(增速回正)更多是一种微弱的反弹,并非真正的成长。

再把目光投向整个前三季度,大抵能佐证这一观点。2021-2024年的1-3Q,其营收增速从10.22%放缓到0.50%,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2.07%放缓到3.50%,扣非净利润增速从22.71%放缓到3.17%,已然出现了“涨不动”的迹象。

划分业务板块,2024年前三季度,得益于坚持“量价险”均衡的发展策略,加强定价精细化管理,邮储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2149.47亿元,同比增长1.46%,为稳住营收大盘做出不小贡献。

核心指标净息差为1.89%,环比继续下行2bps,虽然降幅在收窄,但下行趋势并未改变。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主业是存贷款,即用放出去的贷款、做出去的投资的收益总和,减去拉存款支付的利息,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坐吃利差,所以净息差走低就会显著“掣肘”净利润的增长。

非息收入这块,报告期内,该行非息收入454.02亿元,同比下滑5.9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07.15亿元,同比下滑12.65%。

邮储银行解释称,此项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减少所致,预计四季度高基数效应减弱后,中收增长压力或有所减轻。

总体来讲,邮储银行这份“成绩单”流露出的还是承压状态。

二、不良贷款显抬头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在业绩温和修复的同时,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不良贷款有抬头的苗头。

截至2024年9月末,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为8.7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74%;不良贷款余额为754.60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80亿元;不良贷款率0.86%,较2023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环比亦上升0.02个百分点。

图源:邮储银行财报

根据国投证券测算,邮储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生成率(累计,年化)为0.79%,环比微升5bps,预计主要是个人贷款不良生成率上升所致。

拉长视线,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长期低于1,处在赛道前列。

但仅就本期来说,邮储银行却是国有六大行里,唯一的不良贷款指标“双升”的选手。不单如此,于报告期末,该行的逾期贷款余额为达到975.6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5.39亿元,增幅24.13%;逾期率也达到1.11%,亦较上年末抬升0.20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邮储银行后续的资产质量或不容乐观。

而在硬币的背面,邮储银行的资金“安全垫”、利润“蓄水池”——拨备覆盖率却在逐渐变薄、缩小。

截至2024年9月末,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301.88%,较上年末的347.57%大幅下跌45.69%,较上年同期的363.91%骤降62.03%。

要知道,该行2021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一度高达418.61%,是国有六大行中的风控“尖子生”。由此可见,其通过释放拨备以支撑利润增速。

截至2024年9月末,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2%,较2023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发展动能在减弱。

有句话一语中的,“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守住风险就是守住效益”。深入金融业态的本质,这几年的趋势是,越是遭遇外部波动加大的行情,越要重视审慎经营和风险的可控性;越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越要强调“反脆弱”,锤炼应对挫折时的韧性、弹性,以快速修复和调适状态。

这其中,守住“低不良、高拨备”的局面尤为重要。

三、“首富”减持背后的考量

今年以来,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银行股都一骑绝尘,尤其是国有六大行,股价更是屡创新高。

站在“风口”上,加上稳健的业绩,邮储银行H股从年初3.73港元/股的价格一路上扬,10月7日盘中一度飙至5.39港元/股,区间涨幅高达44.5%。

随后,邮储银行H股持续回撤,截至11月13日,报收4.48港元/股,年内累计涨幅收窄至20%。

就在邮储银行发布2024年三季报的同日,联交所披露,香港首富李嘉诚及其子李泽鉅以4.6294港元/股的均价,减持邮储银行H股2015.3万股股份,“套现”约9329.63万港元。

据《节点财经》了解,李嘉诚父子算是邮储银行的基石股东了。早在该行于2016年9月赴港上市时,李嘉诚就通过衍生工具挂钩票据间接投资了邮储银行,之后,他将挂钩票据转化成公司实股,持股22.67亿股邮储银行H股,占到了流通股份的11.42%。

最近两年,李嘉诚对邮储银行一直都有减持动作。2022年和2023年,其分别卖出5万股和2249万股。

进入2024年,这一行动显著提速。公开资料显示,仅在10月份,李氏父子就于14日、17日、24日先手3次抛售邮储银行H股,抛售数量分别为7851.7万股、2280.1万股、3573.4万股。粗略计算,获得现金超7.33亿港元。

“首富”的大手笔减持,难免引发外界对邮储银行“信心不足”的担忧。

虽然长江实业集团表示,减持部分邮储银行股份属基金会的日常财务运作,与邮储银行的经营发展无关,二者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

但市场猜测,股东选择在股价高位时减持,往往是出于对自身投资收益最大化的考虑,但具体到邮储银行,或许也与其业绩走弱、预期降温有关。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