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创投界和AI大模型领域被一起被称为“仲裁”的风波搅得沸沸扬扬。核心人物之一杨植麟发表长文,不仅为陷入舆论漩涡的张予彤辩护,还详细阐述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关于持股未披露的问题,杨植麟坦承这确实是一个流程上的瑕疵。但更重要的是,循环智能及老股东们在月之暗面的持股比例,从一开始就已确定。换句话说,月之暗面的股份拆分在前,张予彤持股在后,两者相互独立。无论张予彤后续持股多少,都不会影响到循环智能及老股东的利益。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香港的一次仲裁案,它不仅关系到月之暗面的未来,更有可能成为科技创投圈的一个历史性事件。
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虽然创立时间不算早,却在AI大模型赛道上异军突起。Kimi凭借出色的表现,迅速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的佼佼者。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Kimi的网站访问量和月活用户均位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Kimi的崛起,让月之暗面一跃成为对抗国外巨头的中国代表之一。
Kimi的火爆,让月之暗面在投资圈也备受瞩目。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了一轮超10亿美元的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红杉中国、美团、小红书等知名企业参与其中。此轮融资后,月之暗面的估值飙升至25亿美元,成为国内大模型赛道上估值最高的独角兽。
然而,伴随着Kimi和月之暗面的爆火,麻烦也随之而来。2023年3月,ChatGPT带动的AI大模型赛道爆火,各方都在争抢时间入场。月之暗面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完成了多轮融资,并推出了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Kimi。公司开始破圈,阿里等大厂的投资紧随而至,估值开始暴涨。
杨植麟曾表示,月之暗面的融资窗口非常短暂,错过一个月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在AI大模型创业的窗口期,流程上出现一些不完善几乎难以避免。现在的舆论风波,就是创业者为此付出的代价。但即使再让他们选一次,他们还是会选择先把公司做起来。
关于张予彤的争议,杨植麟强调,循环智能和月之暗面的分拆方案在前,持股在后。张予彤的持股并不影响老股东的利益。她在月之暗面的融资、战略和业务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她的股份是多年持续工作的对价。一位投资人朋友也在朋友圈中表示,实质上所有股东都同意了张予彤的持股,这并没有猫腻。
老股东们选择仲裁而不是直接去法院,可能是因为整个过程中有明显问题的地方不多。仲裁流程长,双方的谈判空间比较充裕。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彼此商量出一个满意的赔偿金额或者赔偿股份,了结这场纷争。
在循环智能和月之暗面之间,很难用谁亏欠谁来界定。杨植麟曾在循环智能陷入现金流危机时出手相助,对接了多家机构购买老股,缓解了公司的困境。然而,老股东们却对这段历史选择性遗忘,对月之暗面发起了仲裁。
杨植麟并没有太多抱怨,他真正在意的是AI时代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和团队继续全力以赴把Kimi的技术和产品做好。不要让短期的利益纷争,耽误了对未来充满梦想的AI独角兽。
与此同时,OpenAI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新技术的发展。他们官宣将在接下来的12天内连开12场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自己的最新技术进展。这无疑给全世界的AI技术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