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牛风云再起:30年辉煌背后的商战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4-12-18 11:36 作者:杨凌霄

严彬与泰国红牛创始人许书标的昔日合作,曾是商界的一段佳话。三十年前,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两人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十年的合作协议,携手将红牛饮料引入中国市场,并推向巅峰。然而,这份曾被视为商业典范的协议,如今却成为了双方激烈纷争的源头。

回溯至1993年,泰国华侨商人许书标怀揣着将红牛饮料引入中国的梦想回到海南。然而,由于产品中含有诸多保健食品成分,始终未能获得生产许可。直到1995年,许书标遇到了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这一僵局才得以打破。严彬不仅成功说服了两家国企投资,还通过改良配方和获取商标注册,使红牛饮料的生产步入正轨。

1995年11月10日,四方签署了一份长达五十年的合作协议,明确规定了只有中国红牛(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泰国天丝集团则不参与经营,只收取固定回报及高额原料费用。这一商业模式,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中国红牛在严彬的领导下,销售额从零增长到2012年的百亿元,严彬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功能饮料之父”。

然而,2012年许书标的离世,成为了双方关系转折的节点。天丝集团新掌门人开始质疑当初签署的五十年合作协议的合法性,并以中国红牛营业执照上仅批准的二十年营业期限为由,单方面宣布中国红牛实际使用许可已于2016年到期。随后,天丝集团开始收回商标,并发动了一系列商标侵权诉讼,双方因此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法律纠纷。

在这场漫长的官司中,双方大小诉讼不断,口水战、诉讼战轮番上演。最近,双方再次隔空“开怼”,战火再次升级。天丝集团发布文章称要“正本清源”,详细介绍天丝版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而中国红牛则言辞激烈地指责天丝集团试图引爆舆情干扰司法秩序。

中国红牛的发展史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时刻。从2006年湖北咸宁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到2012年销售额首次破百亿元,再到2014年突破200亿元,中国红牛凭借着差异化产品策略、精准的人群定位和覆盖全国的渠道,成为了中国饮料市场的超级品牌。然而,这一切的成就,在双方的法律纠纷面前,都显得那么脆弱。

作为中国红牛曾经的操盘手,严彬带领团队将红牛从0做到200亿的超级大单品,其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不容小觑。然而,天丝集团却不断质疑这份辉煌,试图用一罐自己生产的红牛来替代消费者喝了三十年的中国红牛。在这场利益之争中,天丝集团不仅对中国红牛提起诉讼,还推出了多款与中国红牛相似的功能饮料产品,给消费者带来极大困扰。

面对困境,中国红牛并未坐以待毙。他们拿出了五十年合作协议的原件,并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广东省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判决“五十年协议”原件有效,确认了中国红牛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的合法权利。同时,中国红牛还贴出了诸多书面文件,如卫生部批复文件、商标注册转让协议等,以证明其合法性和正当性。

在这场纷争中,中国红牛不仅面临着法律上的挑战,还面临着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危机。然而,凭借着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市场地位,中国红牛仍有能力扭转颓势。他们不仅在官司中扳回一城,还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做出了尝试。推出了如战马等同类产品,并引进了椰子水品牌Vita Coco、儿童饮料品牌果倍爽等,以丰富产品线并拓展市场。

尽管双方的法律纠纷仍在持续,但中国红牛的发展并未因此停滞。他们仍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这场纷争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商业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刻思考。

作为中国饮料市场的佼佼者,中国红牛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辉煌成就,他们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场与泰国天丝集团的纷争,无疑给他们的未来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纷争都提醒我们商业合作中的风险和挑战。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合同精神和知识产权保护,以维护商业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红牛能够在这场纷争中保持冷静和理性,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毕竟,他们不仅是一个商业品牌,更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消费者回忆和情感的国民品牌。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