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模型决战之巅,谁将笑傲“决赛圈”?

   发布时间:2024-12-18 16:29 作者:陆辰风

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Henry Chesbrough提出的“漏斗模型”为大模型的生存法则提供了生动的注解。这一模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初始阶段百花齐放,但最终仅有少数技术能够突破重围,实现商业化与产业化。2024年,大模型领域便经历了这样一场激烈的筛选。

回望2023年初,业界还在热烈讨论“中国能否孕育出顶尖大模型”的问题。短短一年间,国产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备案并上线服务的大模型数量迅速攀升至百余个。然而,到了2024年初,人们开始面临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如何有效消化和利用这些海量的大模型?”

经过一年的激烈竞争,基础大模型领域已呈现出“去九存一”的格局。仅有约10%的大模型凭借其市场活力和用户活跃度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同时,大模型的商业市场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两强对峙的转变。一方面,以互联网和云计算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如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和华为等,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以“AI六小虎”为代表的头部创企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成为市场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2024年,大模型领域走过了完整的“漏斗模型”历程。然而,重资产的大模型行业,其竞争之残酷远超一般技术领域。预计在未来,99%的大模型都将失去产业空间,这场淘汰赛远未结束。随着基础模型创新漏斗的进一步收窄,最终可能仅剩三四个产品能够作为AI基础设施留存下来。

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哪些大模型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种子选手呢?从国内外的大模型格局来看,都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在海外,OpenAI、谷歌、微软等巨头屹立不倒,而众多初创公司则面临出售的困境。在国内,以互联网和云厂商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以及融资能力出众的AI创企成为市场中的活跃力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模型要想成功穿越漏斗,必须具备三种关键动力。首先是可持续的资源投入。AI大模型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随着模型的不断扩大,所需的高质量数据量和计算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资金、技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头部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以字节跳动为例,其在2024年全力押注大模型,凭借此前的火山云基础设施和人才团队积累,以及大规模的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迅速建立了优势壁垒。

其次是快速迭代的模型能力。在AI大模型领域,没有永恒的护城河。模型能力在不断贬值,新的更高级的模型版本一旦出现,旧模型就会迅速贬值。因此,模厂必须不断开发更强大的新模型,迭代旧模型,以保持其竞争力。百度文心大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得益于百度在芯片、框架、模型和应用上的全栈布局,以及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文心的联合优化,文心大模型的迭代速度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最后是可变现的商业通道。模厂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基础模型的研发上,更体现在后续的商业推广上。随着大模型进入免费时代,模厂必须寻找其他商业通道来实现营收,收回前期投入。科技巨头通常掌握着用户数据、应用产品和渠道资源,可以直接让AI大模型触达最终用户,实现价值付费。而AI创企则凭借新锐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在商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2024年的淘汰赛中,大模型领域经历了从“价格战”到“免费战”的激烈竞争。模厂不得不通过大规模、高频次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来争夺活跃用户。同时,大模型也开始走向应用,通过价值付费、项目付费等方式实现商业化。智能体和工具链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大模型的使用门槛,使其更加易用和普及。

随着大模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底层模型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而使用将变得更加简化。同时,生态体系的扩大也将成为大模型竞争的关键点。模厂需要支持本地训练与部署、多种模型的调用与组合以及更多元的发布渠道,以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人人皆可AI”的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