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王鹤棣主演的《大奉打更人》成为了娱乐圈的焦点话题,但其引发的舆论风波却似乎并未如愿将其推向“顶流”宝座。自该剧年末开播以来,围绕王鹤棣及其作品的讨论热度持续高涨,但与之相伴的,是观众对剧集质量的褒贬不一。
根据云合数据显示,《大奉打更人》作为备受期待的男频IP改编作品,其平台热度峰值尚未突破3万大关,仅达到28000左右。这一成绩虽在普通剧集范畴内符合预期,但对于被各大平台及圈层寄予厚望的“预制爆款”而言,显然未能满足市场的期待。该剧甚至被网友戏称为“扶不起的弟弟”,与同一平台的其他热剧形成了鲜明对比。
观众对《大奉打更人》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该剧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编,避免了原著中的争议点,如男主角的感情线等。同时,导演邓科及其团队凭借丰富的古装轻喜剧拍摄经验,为剧集注入了轻松诙谐的氛围,使得剧集在笑点节奏和剧情转换上表现得游刃有余。然而,另一方面,王鹤棣的演技和普通话水平却备受诟病,被指存在浮夸和棒读现象,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该剧在定档前期的“高举高打”式营销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反感。从杀青宴上的豪言壮语到开播前的各种盛典活动,再到罕见的B站二创开放和云包场等真金白银的投入,《大奉打更人》未播先火,但也因此被网友吐槽为“不爆也得爆”。王鹤棣在新歌中将该剧男主角与其之前的爆款角色相提并论,更是让不少观众觉得其过于狂妄。
值得注意的是,《大奉打更人》不仅是王鹤棣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其制作方新丽传媒的一次重要押宝。新丽传媒在近年来多次尝试通过大IP、大流量、大制作的模式打造爆款剧集,但并非每次都能如愿。此次《大奉打更人》的推出,不仅是为了满足市场对爆款的期待,也是为了完成与新丽传媒对赌协议中的业绩要求。
然而,随着观众对剧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预制爆款的套路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灵验。观众对于所谓的“热剧爆剧”越来越挑剔,即便是拥有流量和大IP加持的作品,也未必能够赢得观众的青睐。这也让不少制作公司开始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制作策略。
在当前的国产剧市场中,优质的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无论是大IP改编还是原创作品,都需要在剧情、演技、制作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而所谓的预制爆款,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营销和炒作上,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那么最终只会让观众感到失望和反感。
因此,对于制作公司和演员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产剧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回归内容本身,不断提升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喜爱,也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