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硬件热潮后,消费电子真的迎来春天了吗?

   发布时间:2025-02-05 22:18 作者:苏婉清

在2024年,消费电子市场经历了一场显著的复苏,智能手机与PC的出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据Canalys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4年达到了12.2亿台,同比增长7%,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滑趋势。与此同时,PC市场在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后,也实现了3.8%的同比增幅。

这一年,被众多手机和PC厂商誉为“AI硬件元年”。在这一背景下,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了以AI为卖点的消费电子产品。苹果在去年的WWDC大会上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将AI能力融入iOS生态中的重要原生应用,而随后的iPhone 16系列也成为了苹果在AI时代的首款新机。OPPO、vivo、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以及联想、惠普、戴尔、宏碁等PC厂商,也都相继推出了搭载AI功能的新品。

然而,尽管AI硬件热潮涌动,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却与AI的关系并不密切。据TechInsights统计,2024年上半年手机市场复苏的主要动力来自新兴市场对低价入门机型的大量需求,而这些机型通常并不搭载厂商主推的AI功能。多家券商也将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复苏归功于中低端市场的产品线改造和渠道建设,而非AI带动的高端机换机潮。

在PC市场,尽管各大厂商推出了AI PC新品,但销量却并不理想。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PC出货量为2.63亿台,仅比2023年增长1%。黄仁勋在CES上提及,由于PC与AI生态系统适配的问题,AI PC的销量并未达到预期。AI智能音箱、AI可穿戴设备等也未能掀起太大波澜。

消费电子厂商们之所以“死磕”AI,更多的是出于无奈。自2022年以来,智能手机与PC市场相继陷入寒冬,出货量持续下滑。厂商们亟需一个新的卖点来重新激活消费者的换机欲望。然而,尽管AI被视为救命稻草,但消费者似乎并不愿意为其支付溢价。据Counterpoint调查显示,仅有19%的用户愿意为AI智能手机支付额外的费用。

AI消费电子产品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高溢价。由于集成了神经处理单元(NPU),AI PC相较于传统PC通常有10%~15%的溢价。AI手机也同样如此,高通最新的AI芯片骁龙8 Gen4定价相较于上一代提升了25%。AI功能还需要更高的算力支撑和电池续航能力,这也意味着额外的成本。

然而,AI硬件并非消费者使用AI功能的唯一渠道。普通智能手机与PC也可以通过软件、App使用AI功能。当前仍处于AI手机发展的过渡阶段,用户更倾向于直接下载AI相关App,而不是购买AI PC或AI手机。AI消费电子产品的优势在于将大模型从云端移植到终端产品上,减少延迟并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但这些优势在消费者心目中是否“值得”,依然是一笔糊涂账。

目前,AI对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加持更多地体现在资本市场上。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后,股价大幅上涨,市值增长超过3000亿美元。AI带来的资本狂热甚至掩盖了iPhone在部分地区的销量疲态。然而,如何将资本的追捧转化成更广泛的消费者追捧,仍然是摆在各大消费电子厂商面前的难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