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10家公司遭立案,证券维权呼唤民事赔偿司法解释加速出台

   发布时间:2025-02-12 08:26 作者:杨凌霄

随着2025年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资本市场上的监管态势愈发严厉,监管部门秉持“严监严管、强本强基”的原则,坚决维护市场秩序。据证券时报记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与立案调查相关的公告,这一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涉及的主体包括上市公司本身、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等。

在新“国九条”的出台以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逐步落地背景下,监管部门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执法工作,显著护航了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即便在如此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操纵市场等行为仍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资深证券维权律师指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威慑作用,除了对违规公司进行处罚外,还应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的立体化追责机制,并期待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尽快出台。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为监管重点。据统计,今年1月被立案调查的10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公告中提及“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占比高达80%。其余两家公司则因董监高人员或亲属涉嫌短线交易公司股票而被立案。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共有11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公司或相关责任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其中近八成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中国证监会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透露,2024年证监会坚持依法从严监管,严肃查处了一批大要案,包括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全年办理案件739件,罚没金额超过上一年两倍。新《证券法》实施后的首批当事人承诺案件落地,金通灵、美尚生态两案进入特别代表人诉讼程序,全年共有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

针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如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隐瞒重大担保、隐瞒重大诉讼等,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律师表示,被立案调查的公司数量增多,说明监管趋严。同时,她提醒投资者,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违规行为需对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投资者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在立体化追责方面,金通灵案例具有典型意义。金通灵因年度报告虚假记载被行政处罚,同时中介机构也因未勤勉尽责被追责。在刑事责任方面,公司及多名高管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欺诈发行股票案已被移送起诉。在民事责任方面,特别代表人诉讼已启动,适格投资者无需主动打官司即可自动获赔。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内幕交易和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导致投资者索赔进展缓慢。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指出,尽管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对这两类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但投资者索赔仍面临诸多挑战。他呼吁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为投资者维权指明方向。

证券维权律师普遍反映,现阶段代理证券维权案件难度加大,代理周期变长。新司法解释取消了前置程序,使得投资者在了解违规行为详情前即可提起诉讼,这无疑增加了律师的选案难度和工作量。同时,案件数量的激增、审理难度的增加以及被告方可能采取的拖延手段,都进一步延长了案件周期。

厉健律师提醒投资者,在维权前应咨询或委托专业律师,谨慎决定是否索赔,尽量降低索赔风险。面对可能出现的赔付率较低、执行难等情况,投资者应调整心态,理性面对。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