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智驾平权”风暴:谁将在这场智驾大战中黯然离场?

   发布时间:2025-02-14 11:18 作者:江紫萱

新年伊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再度白热化。特斯拉率先祭出大招,推出五年免息特惠补贴和降价策略,国内车企纷纷响应,紧随其后的是围绕2024年智驾市场的激烈争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比亚迪以其电动化的霸主地位,率先打响了智驾领域的第一枪,喊出了“智能平权”的口号,瞬间点燃了国内智驾市场的战火,市场格局因此发生剧变。

当前,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华为系凭借技术优势独领风骚,新势力小鹏则以激进姿态下探市场,比亚迪则以庞大的规模优势强势入场,成为搅动市场的最大变量。这场战争的关键已不再是单纯的硬件比拼,而是数据、成本与生态的综合较量。

华为在智能驾驶技术上无疑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技术虽高却曲高和寡。一方面,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中存在观念和利益冲突,其强烈的产业主导意识让部分车企对其保持谨慎态度,限制了其技术的市场覆盖面。另一方面,华为智能驾驶技术的高成本和高定价策略,也让其难以在大众市场立足,目前合作的车型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规模扩张受限。

与华为不同,小鹏汽车选择以纯视觉方案将城市NOA打入15万元级别的下沉市场,与华为形成错位竞争。然而,小鹏在规模上仍面临瓶颈,产能跟不上销量增长,供应链依赖外部厂商,同时面临比亚迪等巨头的市场挤压。在数据量上,小鹏也落后于比亚迪等规模更大的车企,这将制约其算法的迭代速度。

特斯拉FSD的入华,无疑将为国内智驾市场带来新的变数。从技术层面看,特斯拉FSD将填补国内高端智能驾驶的市场空白,对华为等形成挑战。但从市场层面看,特斯拉需要适应中国本土市场的复杂环境和消费者观念,其定价选装策略和封闭生态在中国市场能否行得通,仍是个未知数。

比亚迪的智驾战略,则是用制造业的“工程化能力”颠覆科技公司的“理想主义”。比亚迪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海量数据,形成了算法迭代的“永动机”。同时,比亚迪通过自研芯片、域控制器和传感器,将城市NOA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形成了成本优势。这种“成本暴力”让友商望尘莫及,比亚迪直接将高速NOA下探至10万元车型,对外资车企和本土车企都构成了巨大冲击。

外资车企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建立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中显得灵活性不足。面对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外资车企不得不降低价格,但由于成本控制难度大,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无数据,不智驾”的铁律下,大众、丰田等巨头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流失。

本土车企则面临生死抉择,头部车企被迫加速全栈自研,但研发投入压力巨大。而对于一些尾部品牌而言,它们选择直接转向华为生态求取生存机会。对国内车企冲击最大的可能要数中小车企了,比亚迪的“成本屠刀”对它们而言无异于屠杀。随着比亚迪等巨头的再次发力,国内智驾乃至整个智能汽车市场都将迎来巨变。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