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转型路坎坷,名创优品入局能否力挽狂澜?

   发布时间:2025-03-21 11:48 作者:赵云飞

在永辉超市近期的一次重大股东会议上,一场无声的管理层变动悄然上演。名创优品的高层,包括董事会主席叶国富、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永平,以非独立董事的身份正式加入永辉超市的董事会,这一变动标志着永辉超市管理层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此次会议不仅决定了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的连任,还见证了名创优品系高管强势入驻,以及CEO职位的空缺,这些变化无疑将“永辉系”与“名创系”之间的管理博弈推向了台前,同时也凸显出这家传统零售巨头在连年亏损和资本退潮背景下的挣扎与雄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之前,京东系公司京东世贸已清仓减持了永辉超市的所有股份,这一举动无疑给永辉超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四年的累计亏损超过90亿元,昔日的盟友转身离去,留下的是一个巨大的财务黑洞,对于永辉超市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关乎生死的转型赌博。

名创优品的入主,无疑为永辉超市的转型之路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永辉超市今年计划关闭250至350家门店,这一决定显示出公司在转型路上的决心和魄力。然而,转型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零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近年来,胖东来超市凭借其卓越的服务体验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成为了中国超市行业的佼佼者,被誉为“天花板”级别的存在。面对业绩困境,永辉超市选择了向胖东来学习,希望通过门店改造来实现自救。然而,尽管初期的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消费者的新鲜感并未持续太久,客流量和销售额的增长逐渐放缓。

就在永辉超市“胖改”自救如火如荼之际,名创优品斥资63亿元一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一变动无疑给管理层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叶国富以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站上永辉的舞台,他的到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然而,新旧势力在战略路线上的分歧也暴露无遗,永辉原CEO李松峰因票数不足被迫出局。

叶国富在股东大会上强调,永辉超市的消费者定位是中产和小中产群体,学习对象是胖东来和山姆,而非奥乐齐这种低价模式。他将公司战略规划聚焦在“品质零售”,并指出去年的胖东来调改只是“小试牛刀”,成效符合预期。今年和明年将是调改的关键年,永辉超市计划关闭并优化所有老店,同时调改一批高质量的新门店。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永辉超市的股价在低位徘徊,市净率与市盈率呈现出矛盾的财务数据,这恰似其当下转型的缩影。资本用脚投票的背后,是传统商超巨头在胖东来模式与名创优品基因碰撞中的剧烈震荡。京东的撤退更是撕开了永辉最后的遮羞布,四年累计超94亿元的亏损让资本市场失去了耐心。

京东的撤退绝非偶然。自2015年以62亿元重注永辉以来,这场曾被寄予厚望的“线上+线下”联姻最终以亏损超20亿元惨淡收场。永辉“失血”的速度远超行业和资本预期,其营业收入也未能突破千亿大关,反而连年下滑。与此同时,线下门店数量也从巅峰期的1440家减少至目前的776家。

京东的撤退不仅给永辉超市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标志着互联网资本对实体零售“输血式改造”的失败。这一动作与阿里退出银泰、腾讯减持步步高等案例共同构成了行业趋势——互联网巨头正从“流量赋能”转向“核心能力自营化”。未来,京东将重点投入自营的七鲜超市等即时零售业务。

面对京东的撤退和市场的质疑,永辉超市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尽管有名创优品和胖东来模式的助力,但转型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在各大新零售平台的挤压下,永辉超市必须提高自身优势,探索传统商超发展的新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