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在2025年第一季度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活力,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数据,该季度出货量达到了6320万台,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这一成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还强有力地反驳了“PC时代已终结”的观点。
此次市场回暖的背后,隐藏着行业内部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企业用户的换机潮与混合办公模式的普及,成为了推动增长的两股强大力量。随着疫情后的第四个年头到来,大量企业的老旧设备进入了更新换代的周期,同时,远程协作成为常态,促使机构纷纷升级硬件配置,以满足更高效的工作需求。PC产业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市场份额方面,联想以24.1%的占比稳居榜首,其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10.8%,在前三大厂商中表现最为亮眼。与此同时,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悄然改变PC产品的面貌。搭载了本地化大模型的“AI PC”已成为市场的新宠,这类产品凭借实时语音翻译、智能文档处理等先进功能,成功吸引了高端用户的关注,推动了市场的进一步增长。IDC的分析师指出,PC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硬件工具,而是正在向智能生产力平台的方向进化。
然而,在全球PC市场格局日益固化的背景下,也隐藏着一些隐忧。目前,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和华硕五家企业占据了全球74.4%的市场份额,其中美国品牌占据了三席,中国大陆仅有联想一家入围。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使得中小厂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
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新兴品牌虽然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俗,但在全球市场上仍未能撼动戴尔、惠普等老牌巨头的地位。要想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中国厂商需要克服两大难题:一是提升供应链的成本控制能力,二是加强全球渠道网络的建设。这两项能力正是联想在过去二十年中逐步构建起来的竞争优势。
尽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消费端市场持续挤压PC的生存空间,但在生产力场景中,PC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行业的量化交易系统、设计领域的3D建模软件以及科研机构的数据分析平台等高端应用,仍然依赖于PC的高性能算力。
面对这一趋势,国产PC厂商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找突围路径,特别是在海外市场方面。随着AI技术的兴起,PC设备正在从通用工具向场景化解决方案转变,这将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变革机会。国产厂商需要在这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不能轻易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在全球PC市场中,中国厂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排名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为PC产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