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显著的波动。10月10日,三大指数虽集体高开,但收盘时仅上证指数收涨1.32%,深证成指及创业板指均收跌,表现不及国庆前夕。此前,受一系列政策刺激,A股行情大涨,9月24日至9月30日期间,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1.37%、28.77%、42.12%。然而,在这波涨势中,上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高管减持计划,甚至有部分已在股价上涨期间完成减持,成功变现。
据统计,自9月24日政策发布以来,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减持计划。10月9日晚,就有10家公司发布了减持计划,理由多为股东或企业资金需求。而据不完全统计,仅10月8日晚间,就有50家公司以“自身资金需求”为由,发布了减持计划。这些减持主体主要包括股东、高管及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波减持潮中,不仅有计划减持的,还有已经完成减持的。10月9日晚间,26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减持计划,大部分股东或高管的最后减持日为9月30日或10月8日。例如,会畅通讯的股东黄元元在9月26日至10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变现3173.95万元。禾盛新材的股东也在10月8日减持了174.45万股,变现金额同样可观。
对于此轮减持潮,市场人士任泽平发表观点,建议规范上市公司减持行为,对于不分红、破发、破净、财务粉饰的上市公司应严禁减持,直至公司经营改善、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对于清仓式减持的上市公司,应严格审查其财务规范和经营健康状况,以避免造假上市圈钱割韭菜的行为。
总的来说,尽管A股市场近期表现活跃,但上市公司股东、高管的减持行为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减持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