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旅居市场的持续升温,一股新的浪潮正在席卷整个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与投入。在这股浪潮中,保险公司、地产开发商以及酒店品牌纷纷加码布局,凭借各自独特的资源和业务优势,为银发人群打造理想中的“第二家园”。
自10月起,首批候鸟老人已启程南飞,开启了他们新一轮的旅居生活。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旬,预订机票、火车票及酒店的“候鸟族”老人数量环比前一周增长了近两成。其中,火车票预订量激增25%,酒店预订量也上涨了21%。国庆节后一周,银发族预订今年冬季旅游产品的订单量更是环比国庆期间增长了2.86倍。与此同时,节后一周前往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银发人群数量环比节中增长了45%。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4海南旅游市场分析报告》指出,60岁以上的银发族依然是海南冬季“避寒游”的核心客群,尤其是具有旅居性质的海南度假产品,深受老年游客的喜爱。随着南下银发族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对养老设施、适老服务以及各类配套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市场上的一批头部企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候鸟老人的康养旅居项目,共同推动旅居市场加速发展。
银发人群对健康生活的日益重视,使得康养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分支,康养旅居成为了越来越多银发族休闲养生、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退休后的银发族,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可以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旅居。夏季避暑、冬季避寒,这种“候鸟式”的生活方式为各地探索候鸟旅居模式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旅居者的出行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从出行时间来看,半年以内出行的旅居者约占90%以上,其中1个月和1-3个月的旅居者占到63.8%,表明“候鸟型”旅居仍然是当前市场的主流。随着旅游旅居市场的持续扩容,更多活力银发族加入了候鸟大军。除了常规的旅居住宿服务外,他们对旅游和文化娱乐的需求也显著上升,这促使部分旅行社在旅居产品中嵌入了更多样化的旅游元素。
例如,某旅行社今年推出的三亚冬季旅居产品,除了提供餐饮住宿和定制服务外,还让用户在旅居过程中探访当地少数民族部落、体验海钓等。同时,基地还配备了卡拉OK厅、棋牌室等文娱空间,并定期举行书法绘画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娱体验活动丰富银发族的精神生活。80岁的小林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她每年11月都会从湖北老家前往深圳过冬,直至次年3月返回。对她而言,除了气候原因外,深圳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与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同龄人社交娱乐,行动范围与可选择的活动类型都比老家更广。
近两年来,更多年轻用户也加入了南下避寒的行列。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预订了今年11月至明年1月底之间入住,且入住时长在一个月以上的酒店订单中,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用户订单呈现较高增幅,较2019年增长了2.5倍。在小红书平台上,不少Z世代年轻人分享前往云南、广西等地的旅居经历,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讨论。在银发族候鸟式养老之外,年轻用户群体中也掀起了一股候鸟式办公的热潮。
在险企方面,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客户资源,险企在探索旅居养老模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政策层面也为险企入局旅居赛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包括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泰康保险等在内的多家头部险企已纷纷入局,推出各具特色的旅居养老项目。泰康之家在全国35个城市布局了42个养老社区和旅居基地,通过协同各类养老资源,让用户实现在各城市间的“候鸟”式迁徙。中国平安则打造了高端康养品牌“平安臻颐年”,并在深圳、广州等地落子项目,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中国太保则推出了“太保家园”,在成都、大理等地布局高端养老社区项目,兼顾用户的候鸟旅居需求。
地产企业方面,随着地产开发的黄金时期结束,一些房企逐步向长租公寓、养老地产等方向转型,在“去地产化”的基础上布局康养产业。华侨城在云南推出了多个康养项目,如华侨城梦幻腾冲国际温泉度假小镇,依托当地的温泉特色资源,为业主提供高品质的康养旅居体验。绿地集团则成立了绿地康养产业集团,参与大健康领域的“医康养”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并在山东、四川等地布局绿地康养小镇。万科集团则早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养老业务,推出了多个康养地产项目,如随园嘉树、随园之家等,并采用重资产自建社区和轻资产提供养老服务两种运营模式。
酒店企业方面,面对银发市场的巨大潜力,一些酒店集团瞄准银发族的旅居需求,寻求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雅诗阁作为较早布局服务式公寓的头部玩家,提出了“Hotel-in-Residence”的理念,为全球旅居者提供高品质的居住体验。希尔顿则推出了中高端旅居酒店品牌希尔顿惠庭,进军中国市场,瞄准长期旅行者及候鸟式客户。君澜酒店则较早布局康养领域,在酒店选址、运营上主打养生度假、温泉度假等特色,并强调与当地自然人文元素相融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