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医疗协同加速,跨境就医保障如何跟上?

   发布时间:2024-12-11 12:16 作者:陆辰风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进程中,医疗领域的协同合作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近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与会人士纷纷指出,粤港澳三地医疗融合不仅要着眼于产业端的升级,更要切实解决患者跨境就医的难题,这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支付端的保障。

从医疗政策的角度来看,粤港澳三地正积极探索如何结合各自优势资源,构建紧密协作的医疗联合体系,以促进大湾区医药产业的繁荣发展。梁磊在某大会上强调,通过推动卫生健康规则机制、共建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医疗卫生合作等多方面的协作,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已初见成效。

具体而言,梁磊提到,大湾区深入推进了“港澳药械通”政策,该政策已覆盖湾区9个城市,包括重点专科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及综合医院等,促进了港澳药械产品在临床上的高效使用。同时,湾区已建设了32家高水平医院,形成了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高水平医院的布局,政策上也在鼓励港澳居民来大湾区内地就医,并推动医疗人才交流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省今年10月印发了相关行动方案,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生物医药发展中的链接作用,并强调持续推进药械监管创新发展。方案指出,将充分运用“港澳药械通”政策,加快扩大指定医疗机构和产品范围,并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港澳已上市药械产品的临床使用。

方案还提到,将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审评时限大幅压缩,以加快其在内地市场的上市速度。同时,推进大湾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支持大湾区内地九市对接港澳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互补互动的医药产业链条。

尽管政策助力下转化成果已经加速,但仍然存在审评审批、转化落地、资金等多方面的难点和痛点。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会长朱少璇指出,从国际合作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入院难倒逼企业出海,这既是大湾区的挑战,也是机遇。大湾区需在国际合作层面加强人才、产品立项和顶层设计,以获得国际认可。

在保障患者就医方面,支付端的保障尤为重要。信达生物制药集团中央市场准入负责人魏薇表示,仅靠医保单一支付形式无法最大化惠及患者,因此企业正在不断努力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例如,信达已有多款产品纳入不同城市的惠民保,以减轻患者负担。

支付端的保障不仅体现在用药方面,还涉及跨境就医患者的医疗保障。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华南区域总经理霍佩琼指出,大湾区患者流动性大,仅依靠当地医保可能无法满足全部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商业保险来辅助解决跨境就医患者的医疗费用问题。同时,港澳与内地医疗互动需要配套政策支持,以推进跨境就医的便利性。

大湾区医疗集团首席保险官方以栋也表示,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大湾区的医疗协作。通过引入国际全科培训及港式医疗服务,大湾区医疗集团已培养逾3000名金牌全科医护,并共建逾200家公私合营的港式金牌家庭医生诊室,为港澳居民和内地居民提供同质化服务。还为有跨境就医需求的居民提供全面的就医协调服务,构建大湾区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