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当前最缺的:是凝聚力,还是心气儿?

   发布时间:2024-12-11 22:32 作者:江紫萱

在中国的高铁线路上,尤其是京沪线经过的山东与江苏段,乘客们或许曾留意到一些独特的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矗立在车站内外,中央醒目地写着:“我们生产凝聚力”,下方则是企业名称——中国联合水泥。这句话不仅是企业的口号,更成为了中国建材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经典符号。

中国联合水泥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其前身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中新集团),在21世纪初时,规模并不突出,在中央国资委管理的二百多家企业中排名靠后。因此,中新集团有着强烈的扩张愿望,而整合全国的水泥行业则成为了他们的突破口。中联水泥作为这一战略的先锋,逐渐成长为中国建材集团水泥板块的核心力量。

这一整合过程,由著名企业家宋志平主导。他曾任北新建材董事长,后调任中新集团董事长,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与重组,推动了中国建材成为全球水泥行业的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地方国企转变为了央企,产权和管理机制得到了更新,但人心的整合却并非易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联合水泥引入了企业文化作为切入点。在山东滕州的鲁南水泥和江苏徐州的巨龙水泥,企业文化顾问团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次项目结束前,鲁南水泥的董事长希望团队能为企业创作一句口号。结合企业文化与水泥的特性,以及行业重组的愿景,“我们生产凝聚力”这句话应运而生,并成为了经典。

这句口号不仅体现了企业的凝聚力,也见证了中国建材集团的崛起。如今,中国建材已成为全球水泥行业的领军者,而这句口号依然历久弥新。

然而,当下的中国经济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建议,如保护民营企业家、重启房地产市场的支柱产业地位、提振证券市场、刺激内需等。企业家们则忙于降本增效、拓展海外市场、管理资金链等。但这些措施似乎都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国企业的进步始终围绕着“拼人”这一核心。从拼魄力、拼能力,到拼智力,再到如今的拼心气儿,中国企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征。

在拼魄力的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和城市的人口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厂长负责制等政策的实施,激发了人们的创业和就业热情。创业者需要魄力,就业者需要努力,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正是凭借着这股魄力,实现了初步的原始积累。

进入拼能力的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面临着规模化、全球化的挑战。而国有企业则面临着体制、机制和文化上的改革压力。中国企业在这个阶段,通过学习、提升战略能力和组织能力,逐渐从跟班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到了拼智力的阶段,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需要发挥组织的创造力和智慧,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潜力。

然而,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家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需要拼的是心气儿,需要众志成城,共同应对困境。而心气儿的基础,是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是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不是靠口号和情绪价值来维持的,而是需要真实可信、共同认可的信念和行为积累而成的。中国企业要想在困境中崛起,就必须重建信任关系,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细节决定成败,从员工餐厅和洗手间这些小事上,就能看出企业对员工的态度和对信任关系的重视程度。那些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企业,往往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已经走过了拼魄力、拼能力、拼智力的阶段,如今正面临着拼心气儿的挑战。只有保持心气儿,才能激发凝聚力和创造力,走出逆境,实现持续发展。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