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美妆科研新风向:细节之处见真章,科技引领未来美

   发布时间:2024-12-25 14:21 作者:朱天宇

化妆品行业的科研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其进程与芯片行业的“摩尔定律”异曲同工。科研的焦点逐渐从宏观的组织层面深入到细胞,再进一步细分至亚细胞乃至基因层面。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研究的精度,也开辟了全新的科研路径。

当前,护肤基础研究已触及细胞活动的核心机理,包括炎症性衰老、细胞自噬和细胞能量等关键领域。这些研究方向与肌肤的自身机能紧密相连,为护肤品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注重内源调控,致力于恢复肌肤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定向调控与年轻肌肤表达相关的因素。

在细胞衰老同化的研究领域,多个知名品牌如OLAY、茵芙莎和绽媄娅等推出了新品。这些产品针对衰老细胞分泌的SASP因子,这种因子会在细胞中创建一个“衰老”的生态环境,并向周围细胞传递衰老信号,加速健康细胞的老化。研究表明,SASP因子会导致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流失,是皮肤皱纹形成的重要原因。

随着研究的深入,“基础研究+技术、成分解决方案”已成为品牌科研和市场推广的基本模式。过去单纯依赖成分理解市场的做法已不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基于基础研究的产品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最新的科研方向都源于近年“诺贝尔奖”的获奖成果,一些美妆企业甚至先于诺贝尔奖在生命科学、再生医学等核心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人工智能(AI)在美妆科研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各大公司纷纷利用AI优化和进阶科研体系,提升研发效率。例如,肽类成分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多家企业的深度AI赋能。欧莱雅、宝洁和资生堂等国际巨头结合AI科技,在皮肤组织、头皮和肌肤问题等方面实现精准诊断、分析和归因,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产品。

在成分研究之外,AI还为品牌创造了更多元、丰富的交互场景和品牌体验。例如,资生堂在进博会上展示的“美时美刻体验舱”采用了“4D面部老化模拟技术”进行肌肤诊断,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护肤建议和生活方式指导。

在个性化定制领域,AI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AI对皮肤进行诊断、给出解决方案,甚至制作配方,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然而,这要求企业拥有足够精准的数据和算法,是一项长期的投资。

中国原创科技在化妆品科研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在2024年IFSCC大会上,中国企业和科技在“质”和“量”上都实现了赶超,成为国际美妆科研领域的重要力量。上海家化、百雀羚、瑷尔博士等品牌纷纷发布核心技术成果,展现出中国美妆科技的强大实力。

当前,国货品牌在品牌定位、功效定位和科研匹配度上表现出更高的协同性,形成了核心技术主线。相较于过去频繁追逐功效和成分,现在更加注重科研主线的培养,打造更具品牌辨识度和长期价值的核心科技。例如,珀莱雅的新品源力精华3.0将修护理念从外源抗炎转变为外源抗炎与主动退炎的倍速修护,实现了修护效率的显著提升。

在科研体系深度调整的背景下,科研高管的人事变动也变得更为频繁。这反映了各家企业科研体系和风格逐渐成形,需要匹配更合适的研发领导人,为自身科研体系找到更精准的定义,以完成下阶段的品牌科研任务。

科学传播方面,品牌面临着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吸引注意力、实现高效转化的挑战。科研资源的投入更加聚焦,科学传播的打法也更为精准。品牌通过更少的科研传播投入撬动更多的市场资源,实现科学传播的品牌化。例如,SK-II通过瓷器修复的故事传达品牌理念,实现了科技、情感、品牌的三位一体沟通。

医学美容与生活美容的界限日益模糊,为美妆科研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开始涉足医疗器械赛道,推出“械字号”新品,以满足医美围术期护肤的需求。同时,“妆械联合”的理念也逐渐兴起,为不愿接受破皮治疗的消费者提供了具有医美效果的替代选择。

医研共创也成为美妆行业科研升级的关键一环。皮肤科医生在基础研究、安全功效监控和科学传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医研共创,品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升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

在感官经济逐渐兴起的背景下,肤感和香调设计也成为品牌竞争的焦点。外资品牌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感官评估和设计体系,而国货品牌也开始引入专业的感官评价体系和香氛设计体系,以提升产品的感官体验。

不仅护肤领域,头皮护理、身体护理和口腔护理等细分品类的功效化和专业化也在加速推进。品牌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出具有独特功效的细分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