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这家被誉为“知识社区第一股”的公司,自2023年末立下“盈利性增长”的目标以来,便踏上了寻求盈利的征途。2024年步入尾声,知乎距离其“2024年底实现盈亏平衡”的承诺,似乎已触手可及。
根据知乎今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尽管总营收同比下降了17.32%,至8.45亿元,但其净亏损却大幅收窄96.8%,仅录得900万元。这一成绩,无疑为知乎实现盈利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主营业务普遍下滑的背景下,知乎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成功缩减了季度亏损,进一步向盈利迈进。
然而,知乎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用户增长与内容质量、社区氛围与商业化之间,知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平衡这些看似矛盾的因素,成为知乎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老兵”,知乎已经走过了十四年的风风雨雨。但“创立十四年,仍然没赚钱”的现状,无疑给这家知识社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资本市场虽然给予了知乎足够的耐心,但“小而美”的故事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股价。因此,知乎踏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试图在盈利与社区氛围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知乎的社区中,老用户与新用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90后的莎莎,作为知乎的“骨灰级”用户,见证了知乎从“作业神器”到“娱乐化”的转变。她表示,早期的知乎充满了专业性和深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量话题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专业内容变得越来越少。而00后的夏伟,则将知乎视为“摸鱼神器”,他周围的男生朋友更喜欢在知乎上看段子,而非专业知识。
知乎的商业化尝试主要集中在广告、培训和会员三条路径上。然而,与B站、小红书等竞争对手相比,知乎在用户规模上显然处于劣势。这不仅影响了其广告业务的增长,也让其在内容创作者运营上显得力不从心。在知乎上,创作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抢占好问题的位置,以获取更多的曝光和流量。但即便如此,由于知乎的推荐机制,用户对答主的关注度并不高,这让许多创作者感到不值得。
在培训业务上,知乎虽然聚集了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其课程质量和服务水平却饱受争议。一些用户表示,知乎的课程在内容和价格上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甚至存在“割韭菜”的嫌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知乎知学堂服务问题的投诉屡见不鲜。
面对这些挑战,知乎并未放弃。在内容质量上,知乎持续降低低质商业内容,鼓励专业、深度和真实的内容涌现。在商业化上,知乎也在寻找更垂直精准的客户群体,如ToB企业和专业性更强的商家。知乎还积极发力AI布局,推出了“知乎直答”和“专业搜索”等新产品,试图在深度搜索领域实现差异化探索。
知乎的故事,是内容社区商业化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知乎需要不断平衡用户增长与内容质量、社区氛围与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真正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