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AI眼镜正逐步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新宠,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新兴科技企业的积极涌入,更吸引了包括华为、小米、三星等在内的科技巨头的关注,它们或已悄然布局,或正评估入场机会。
AI眼镜的热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meta与Ray-Ban的合作。2023年9月,双方联合推出的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凭借其时尚外观与实用功能,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据数据显示,该产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销量就超过了30万副,到2024年5月,全球销量更是突破了百万大关。这一成绩无疑为国内企业入局AI眼镜赛道注入了信心。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AI眼镜赛道开始变得愈发火热。众多企业纷纷入局,不仅推出了各自的新品,还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营销攻势。这些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有长期布局的企业,如Rokid、雷鸟创新等;二是拥有AI大模型能力,并寻求将其应用于智能硬件的企业,如百度旗下的小度;三是具备硬件研发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寻求新业务机会的企业,如闪极科技;四是拥有强大软硬件能力的智能手机巨头,如华为、小米等。
从产品角度来看,AI眼镜在形态上与传统眼镜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功能上却有了质的飞跃。Ray-Ban meta作为先行者,通过增加第一视角拍摄、听音乐、语音对话等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同时,它还搭载了meta自研的AI大模型,支持查询天气、制定闹钟、对话等常规操作,甚至还能通过多模态能力调用摄像头实现更多视觉相关的操作。这些功能不仅增加了产品的可玩性,还提升了其实用性。
然而,AI眼镜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一方面,由于硬件本身的限制,AI应用在眼镜上的体验还不够完美,如应用单一、续航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将AI眼镜推向市场,让消费者为之买单,也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Ray-Ban meta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借鉴。通过与知名品牌合作,利用品牌的知名度和线下渠道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在AI眼镜领域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Rokid在发布的Rokid Glasses中增加了AR光学显示功能,并与阿里生态下的诸多能力打通,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闪极科技则在推出的闪极AI“拍拍镜”中选择了大容量电池,并提出了适用于AI眼镜的增程式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全天佩戴的需求。
尽管AI眼镜赛道充满了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产业链还不够成熟,需要企业在芯片、电池、存储、摄像头等方面寻求新的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不过,随着科技巨头的纷纷入局和消费者的逐渐接受,AI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硬件领域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