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零售业的复杂图景中,传统商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永辉、高鑫零售等巨头加速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区域商超则在本地化与规模化之间艰难探索,其中,江苏宏信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信超市”)的动向尤为引人关注。
近日,宏信超市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试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突破当前的增长瓶颈。这家深耕江苏苏中地区20年的区域零售企业,以“宏信龙”品牌经营零售和批发业务,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起伏与挑战。
宏信超市的招股书揭示了其面临的多重困境。尽管公司历史长达20年,且在江苏省内拥有52家超市和107家便利店,但其营收增长却显得乏力。数据显示,近年来宏信超市的营收始终在14亿元左右徘徊,增速明显不足。更令人担忧的是,其零售业务出现了明显下滑,而批发业务虽然有所增长,但电商业务的发展却显得滞后,收入占比极低。
在利润方面,宏信超市的表现也并不理想。尽管净利润有所波动,但净利率水平并不高,且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公司的流动负债持续增长,而手头现金却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这为其未来的经营带来了不小的隐患。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周转日数也在逐年提升,资金回笼速度变慢,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资金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宏信超市在战略上也显得摇摆不定。公司曾一度尝试放开加盟业务,但后来又终止了这一计划。在坚守本地市场与向外扩张的选择中,宏信超市似乎并未找到明确的方向,这可能导致其错失转型的窗口期。
与此同时,区域商超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扬州作为宏信超市的大本营,已经涌入了多家全国知名的零售品牌,如大润发、盒马鲜生等。这些品牌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会员体系与数字化能力,对宏信超市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而在区域商超群体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些企业通过学习胖东来的成功经验,实现了单店日销的大幅增长;而另一些未能成功转型的企业,则陷入了退市危机。
胖东来的成功经验为传统商超提供了新的启示。这家区域商超通过极致的服务和对员工的高度关怀,树立了差异化的口碑。胖东来不仅提供90天无理由退换货、免费修鞋改衣等超预期服务,还给予基层员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薪酬,确保了团队的稳定性。同时,胖东来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淘汰同质化商品,以少量的SKU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这些做法使得胖东来在有限的市场内建立了“不可替代性”,成为了区域商超的标杆。
对于宏信超市而言,胖东来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宏信超市需要重新审视其生存法则,明确发展方向。如果继续依赖“批发输血+成本控制”的老路,即便上市成功,也可能难以摆脱行业内卷和低价竞争的困境。相反,如果宏信超市能够学习胖东来的做法,注重服务和员工关怀,发展自有品牌,提升差异化竞争力,那么它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零售业已进入“能力制胜”的时代。对于区域商超而言,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能否在有限的市场内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宏信超市的IPO之路,不仅是对其区域零售模式的一次价值重估,更是对其未来发展路径的一次重要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宏信超市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才能确保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