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中,两家中国公司——深度求索与月之暗面,几乎同时发布了技术路径相似的新模型,DeepSeek-R1和Kimi K1.5。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全球关注,尤其是当OpenAI在后续论文中提到,这两家中国公司独立发现了与OpenAI o1推理模型相关的秘密时,更是将这一事件推向了高潮。
然而,尽管起点相似,两家公司的发展轨迹却大相径庭。DeepSeek-R1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不仅打破了OpenAI的神话,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AI格局的变动。微信指数显示,DeepSeek的微信指数平均值高达5.9亿,峰值接近10亿,远超其他同类模型。
面对DeepSeek的崛起,互联网大厂和AI创业公司纷纷做出响应。其中,腾讯成为了DeepSeek的积极拥趸。微信不仅上线了“AI搜索”功能,还灰度测试了DeepSeek-R1模型,为用户提供“深度思考”服务。腾讯元宝、腾讯文档、QQ浏览器等多款应用也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
百度同样选择了拥抱DeepSeek,宣布将全面接入DeepSeek和文心大模型的深度搜索功能。尽管在百度旗下AI助手“文小言”APP上,只是通过DeepSeek-R1模型优化了拍照解题功能,但这一举动也足以表明百度的态度。
然而,并非所有公司都愿意拥抱DeepSeek。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I助手,尽管曾长期占据国内AI助手类应用榜首,但在DeepSeek的冲击下,其日活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字节跳动对DeepSeek的态度也显得极为保守,除了火山引擎和飞书外,几乎没有其他产品接入DeepSeek模型。
与豆包类似,月之暗面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也未能在这场AI竞赛中脱颖而出。尽管Kimi K1.5模型与DeepSeek-R1同日发布,且技术路径相似,但Kimi在用户量和市场影响力上始终未能赶上DeepSeek。面对这一困境,月之暗面内部进行了深刻反思,决定坚持基础模型SOTA,并大幅缩减投放预算,以聚焦技术攻坚。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改变了AI市场的格局,更引发了各大AI厂商的集体反思。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表示,DeepSeek-R1的长链思考模式并非首创,但字节在跟进速度上不足,错过了更早实现这一技术的机会。而腾讯则通过接入DeepSeek模型,一举扭转了外界对其在AI大模型领域战略模糊、动作迟缓的态度。
在这场AI竞赛中,曾经的AI六小龙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有的公司选择了拥抱DeepSeek,以抢占优势;有的公司则坚持自力更生,探究AGI业态的更多可能。无论选择哪条道路,这些公司都在为AI技术的未来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